第709章 两全(第2/3页)

说到名字,李牧原本并没有太放在心上,毕竟孩子虽然没有爷爷奶奶,但有姥爷姥姥,所以按照华人的传统习惯,李牧是准备偷个懒,把这个机会让给严父严母的。

不过在这个问题上,严父严母表现的很本分,虽然初雪有了李牧的孩子,但他们并没有因此得意忘形,还是保持着一直以来的习惯——还是有点不一样,以前严父严母都是以仆人自居的,现在好了点,大概从仆人上升到管家的层次,但在李牧面前依旧表现的很尊敬,这让李牧很有点不习惯,其实李牧希望严父严母能以类似威尔那样的态度对待李牧,但很明显这不现实,严父和严母一直以来接受的教育让他们无法向威尔看齐,所以李牧现在很多时候尽量不出现在严父严母面前,因为那样大家都免不了会有些尴尬。

或许,如果初雪生的是个儿子情况可能会好点,听梅森说,当知道初雪生的是个女儿时,严母在佛堂里可是狠狠哭了一场,不过看李牧对初雪的态度依旧,并没有因为女儿恶了初雪娘俩,这几天倒是好多了。

“不着急,这可是我的小棉袄,名字可不能随便了,改天找个国学大师好好参谋一下,要找个好听的,还得吉利,有一定寓意,又要让人印象深刻,一听就超凡脱俗的那种。”李牧的要求高,估计这国学大师也不怎么好找,说不定要去清国才能满足李牧的要求。

虽然华人背井离乡来到美国讨生活听上去有点不好听,但实际上对于这些在美国的华人来说,他们现在的生活就像天堂一样,最起码能够吃饱饭,能够看到希望,不用担心在清国时随时可能到来的生命威胁。

但问题是,清国人可不是这么想,在清国人的概念中,背井离乡就等于是寄人篱下,不到万不得已是绝对不会这么做的,到了洋鬼子的世界,华人还能有好日子过?洋鬼子可没有那么好心。

这种情况下,想在清国招募读书人出海还是很困难的,李牧这些年费尽心思,招募来的读书人也不过勉强能满足骏马附属学校的要求,其中别说大儒,连个有功名的都没有。

也不对,美国还是有大儒的,比如那位陈老头,按照清国的标准,就是标准的大儒,只不过陈老头愿不愿意为李牧的女儿取名字还是个问题。

“不用这么麻烦吧——”初雪大概是没想到在李牧心中,简简单单取个名字居然还有这么多要求,话一出口,初雪马上就看到李牧要皱起的眉头,想起李牧这些天表现出来的对女儿的喜爱,初雪马上就变了口风:“先取个小名,总不能每天囡囡囡囡的叫。”

小名就是乳名,也就是严母才会每天“囡囡”、“囡囡”的叫,李牧可不会这么凑活,初雪都从来不知道世界上居然有这么多对孩子的昵称,看来,李牧说喜欢女儿倒也真不是假话。

按照华人的习俗,其实乳名应该取个比较常见点的,这根源于华人社会那同样居高不下的婴儿死亡率,常见点的名字好养活。

其实初雪还有话没敢说呢,按照华人的习俗,女儿有没有正式的名字都是一样的,比如初雪的乳名就是初雪,长大了还叫初雪,如果不是来到美国遇到李牧,那么就算初雪死后,墓碑上的名字也应该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李门严氏而已。

这话万万不敢说,看李牧喜欢女儿那个样,要是初雪这么说了,还不知道李牧会有多生气呢。

“女儿是爹的贴身小棉袄,咱们的女儿小名就叫小棉袄。”李牧从善如流,反正是乳名,随便点无所谓,话说小棉袄长大了还要再取两个名字,一个中文名,一个英文名,不愁没名字用。

“小棉袄——”初雪实在没想到,刚才李牧还一口一个吉利、一口一个寓意,万万没想到随便起来却这么随便。

“对,就叫小棉袄,名字嘛,只是个代号,就算我的女儿叫小拖鞋,又有哪个敢随便来踩!”李牧这会儿自信爆棚,刚刚说的什么全部忘了个一干二净。

还好,还好,要是真叫小拖鞋,那可就没脸见人了。初雪吐了吐舌头,心里边庆幸不已,其实仔细想想这个名字也不错。

就像李牧所说的,不管李牧的女儿叫什么名字,都确实是没人敢踩,相反,小棉袄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注定将来不会平凡,哪怕名字就叫“平凡”也一样。

虽然初雪名义上不是李牧的妻子,但小棉袄的出生,在一定范围内还是引起了人们的主意,特别是对于了解李牧的洛克菲勒和J·P·摩根他们来说,就在小棉袄出生的第二天,和李牧相熟的一群人就都派人送上了自己的贺礼,礼物的选择也是花了心思的,很符合李牧的东方背景。

对于这些对自己女儿的善意,李牧也当然也理应有所回应,不过李牧表达谢意的方式和别人不一样,六月初,李牧在克林顿城堡召开了巴拿马公司股东会议,在会议上,李牧提出一个问题,既然美国要发动对西班牙人的战争,那么巴拿马公司应该在这场战争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