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3章 束手无策(第2/3页)

“一百二十个孩子,他们来到美国之后平均接受了一年多的语言学习,然后开始接受系统教育,到现在才不过仅仅九年时间,他们中已经有二人拿到了耶鲁大学的毕业证书,目前正在耶鲁就学的有二十人,八个人在麻省理工学院,三个人在国王学院,一个在哈佛大学,明年会有更多的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只需要再过两三年,他们都能学成归国,成为栋梁之才,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这件事可大可小,你该知道一直有人不赞成设立幼童出洋肄业局,如果那些人借题发挥,现在将这些即将学成的学子召回,那么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将归于平庸,这些年花费的金钱和心血将全部付诸东流,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要开除就让他们开,我们不学军事,只学科技,李牧你也是幼童出洋肄业局出身,难道忍心看到他们就这么中断学业黯然归国?”陈老头为了清帝国可谓呕心沥血,只可惜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陈老头口中的栋梁之才,在清帝国统治者眼中都是家奴,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也就不同。

其实华人的潜力有多大,从这些孩子身上就能看出来,一共120个孩子,除了病故的之外,现在还剩下九十多,这九十多人中已经有两个人拿到耶鲁大学的毕业证,有三十多个人正在大学中学习,过两年能上大学的人会更多,这个成才的比例,的确是有点可怕,怪不得清政府会担心,这要是有更多汉人的孩子接受新式教育,清政府还能不能维持它们的统治?

或许他们更应该担心,他们的统治能维持多长时间。

差点忘了,在幼童出洋肄业局的记录上,李牧也是已经病故,而且是最早病故的那个,刚下船就死了的那种。

关于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的结论,其实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清政府这些年厉兵秣马,不仅全世界的买军舰,自己也创立了好几所海军军官学校,美国人不让学就算了,清帝国可以自己培养海军军官,陈老头担心的是,这件事造成的影响可大可小,放在前几年或许没问题,放到现在就有可能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万一清帝国借题发挥,到时候就覆水难收了。

“陈大人,我了解你的心情,也知道我的那些同年天资过人,但是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我真的影响不了,如果可能,我可以把他们安排在斯普林菲尔德理工学院继续学习,我可以保证,他们接受的教育不比在安纳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接受的教育差,未来的成就可能更好,问题在于,这件事不是咱们能决定的,这件事的主动权在清国,如果清国执意召回所有留美学生,那么不管咱们怎么做都没用,除非那些学生愿意抗旨不回。”李牧真的没办法,之前在华盛顿,李牧就和阿瑟讨论过这个问题,阿瑟也没办法,如果清政府要人,华盛顿却不放人,那就成了华盛顿理亏,阿瑟愿意给李牧背锅,但是不愿意给清政府背锅,李牧也没资格要求阿瑟为清政府背锅。

“抗旨不行,绝对不行,一旦走到这一步就无可挽回,如果李牧你愿意发挥你的影响力,那么这件事并非没有转圜余地,只要你愿意帮忙,拖上几年不成问题。”陈老头是绝对不会抗旨的,他的青年时代在清帝国度过,一直接受的教育是君君臣臣,所谓君让臣死,臣都不能不死,抗旨这种事就别想了。

陈老头的死结在于,他认为清政府会为治下子民考虑,如果李牧施压影响,那么或许清政府会回心转意。

问题的关键在于,清政府根本不在乎那些留美学生能不能成才,能成才又能忠君固然好,哪怕不能成才,最起码不能给清帝国培养出来一群反贼,那可就太悲哀了,传说清国皇帝都精通三国,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事不能干。

按照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没准再过几年,还真难说这些留美学生愿不愿意回清国,李牧知道现在就有人不想回清国,再过个几年,等他们能走出校园,体验到资本主义国家的灯红酒绿,那会不会有更多人不愿意回国真不好说。

这一点几乎是肯定的,看看二十世纪共和国改革开放之后派出的那些公派留学生,愿意回国的可谓寥寥无几,那些人拿着国家给的经费留学,然后就留在当地建设资本主义,“实现个人价值”成了他们最好的借口。

“个人价值”这个名词其实是很值得商榷的,有些时候这个词就是用来忽悠人的,或者说是用来骂人的,“价值”是什么?是钱,如果人才可以用钱来衡量,那人才跟猪肉有什么区别?

“怎么拖?陈大人你以前主持幼童出洋肄业局,对幼童出洋肄业局知之甚深,那么你是否了解现在的幼童出洋肄业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放手吧。”李牧不想用虚无的承诺敷衍陈老头,干脆直接解开幼童出洋肄业局的遮羞布,之所以幼童出洋肄业局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幼童出洋肄业局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