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接应(第2/2页)

民心即是军心,平南军士兵大部分都是两淮子弟,只有爱护百姓才会得到士兵们的拥戴效忠。金声桓虽然对陈越的“妇人之仁”有些不解,却也只能从命。

而其他将领虽然对百姓比自己先撤颇有微言,可既然平南军留到了最后,他们也没什么可说的。这种情况下,留在最后的必然伤亡最大。

鉴于接应的船只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人撤完,金声桓同时下令把城内所有木板门板集合起来,制成简易的木筏,淮河水流不急,靠着木筏也能撤离泗州。

清晨,正当清军例行开炮轰城之时,突然发现,一支长长的船队突然从东面驶了过来,靠在泗州城外的运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