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山东移民(第2/3页)

昼夜行驶,三日后,船队便到了海州附近海面,鉴于船上粮食补给还多,李彦直并未下令到海州靠岸,而是继续向南行驶,十余日后到达了淮安府附近。

对众多的百姓来说,长久的船上生活很不适应,好在是冬季,没有疫病传播的土壤,不过还是有很多人身体很不舒服,为了防止生病,李彦直只能下令靠岸休整。

而且三万百姓组成的庞大队伍,需要的粮食很多,也需要补充一二。

船队停靠在距离黄河入海口南面不远的庙湾,是一处不小的海港,当初崇祯乘船难逃时,便是由庙湾上岸去的淮安。

陈越当江北总督时,鉴于庙湾是海上进入淮安的门户,在庙湾设置了一个千户所,留有士兵数百镇守,领兵的千户还是平南军的老人,是吕泰的部下。

船队中有吴平属下的老兵,一上岸便和庙湾千户所进行了接触。听闻船队是奉齐国公之命迁移山东百姓前往舟山,该千户命令手下协助百姓上岸,并提供了干柴盐巴等等,甚至有大量搭建好的窝棚可供百姓暂且避寒。甚至还有数名大夫,专门为船上百姓治病。

看着殷勤的百户和庙湾海岸岩石后那一排排的窝棚,李彦直暗自感叹齐国公势力的庞大、布局的深远。从这窝棚来看,分明是早有准备的样子。

果然,还未等李彦直开口,庙湾千户便殷勤的问船队需不需要粮食蔬菜,那当然是需要的,于是没有两日的时间,便有上千担的大米以及大量的咸菜送了过来,其中竟然还有好多样式古怪从未见过的鱼肉罐头。

当然,这些粮食都需要花钱购买的,不过价格却也不贵。至于买粮食的银两,在上船时李彦直和随同迁移的富户士绅们商量好,各自拿出一笔银子来,用于沿途的一些花销。

在庙湾休整了两三天时间,等百姓们缓了过来之后,再次扬帆起航,继续向南方而去。

这一次再没有在沿途停留,而是一直南下,十天之后船队终于到了舟山岛。

舟山岛上,钱枫林是最忙的人,就在移民船队到达之前,他刚刚接受了一批来自辽东的木材,傅春在辽东满洲部落采购的木头,借着西北季风终于运回了舟山。大量的木头扎成木排拖拽在帆船之后,严重影响了船速,足足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从辽东返回到舟山。

不过这一批的木头便有四五千料之多,足够建造五艘四桅盖伦海船。而这只是第一批,傅春在辽东留下了人手,这个冬季会有第二批乃至第三批木头运回舟山来,并且以后每年都会有。

而有了辽东源源不断的木头供应,舟山以后船只会越来越多,水师实力越来越大!

运来的木头会被交付给宁波沿海各家私家船场,然后会陆续造出船只来。而以后还会在舟山岛或者东番岛建设自己的船场。

对于从山东来的移民,陈越早有指示,这些人会在舟山休整一下,然后前往东番岛,那里才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

一路南来,天气却越来越温暖,在山东时,所有百姓穿着厚厚的冬衣,而到了舟山岛,穿着棉衣却感觉有些燥热了。

山东的大雪到了这里却变成了毛毛细雨,这里的冬天竟然是不下雪的!

当船只停靠在舟山港时,所有百姓都以为到了目的地,却被告知他们的目的地还在南方,据此还有近千里,很多百姓顿时不淡定了,从登州出发到现在已经走了二十多天海程,还需要再走十来天,那意味着距离家乡足足数千里,这可真正的背井离乡远隔千里了!

不过舟山军民对迁移的百姓态度十分的友善,让他们远离家乡的郁闷淡了一些。舟山军远征东番岛留下的兵营可以让百姓们暂且居住休整,钱枫林前些时日更是从杭州采购了数千石的粮食,再加上舟山岛渔获丰富,百姓们的吃食顿顿有米有肉,这让很多百姓远离家乡的苦楚迅速消失了。只要能吃饱吃好,人生何处不家乡?

李彦直再次感叹舟山方面对迁移百姓做出的充分准备之后,便主动找到舟山的负责人钱枫林,询问以后百姓的安置工作。

鉴于李彦直在迁移中做出的重要工作,以后山东百姓的安置还需要得到他的帮助,而且李彦直本身有着举人的功名,肯定会得到齐国公陈越的重用,会成为自己的同僚,钱枫林也不隐瞒,仔细对李彦直讲解了以后百姓该如何安置。

“东番岛已经被齐国公带兵打下,荷兰人已经被击败。齐国公准备在东番岛设置东宁府,府下设县。第一批山东百姓会被安置在北港县,那里现在由东宁府丞顾君恩负责。

现在北港镇有明人万余,都是从福建沿海过去的大明百姓,周围还有不少东番原住民,多是言语不通的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