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忘恩负义(第3/3页)

刘封确实是个比较实在的三国通,曾经听过某人这么说过,孙策是个好儿子,因为他对得起母亲吴夫人。孙策是个好兄长,因为他对得起孙权。但是惟独对不起夫人以及后人。

而孙权呢,他唯一对不起的就是孙策了。

这些都是刘封心中一闪而逝的想法,最后总结一句,孙权果然够黑。

不过,刘封的思绪很快就被小乔的话给吸引了过去。毕竟他今日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陆逊,而不是孙权。

“陆逊是个品德不错的好人,他常常带着凤儿取拜会姐姐。至于才学我就不知道了。但是现在可能不太受到重用。孙权对他的任用,远远不及孙权自己提拔起来的,徐盛,丁奉等小将。”说起陆逊,小乔的印象也只限于是个品德高尚的好人,别的就不太清楚了。

而且,小乔,大乔与陆逊虽然隔着一辈,但是年纪却相差不大。因为小乔当年是十二岁,就被孙策给掳掠了,配给了周瑜。

小乔现在也还是二十多岁,离三十岁都远着呢。而陆逊这会儿也已经有二十三,四岁了。

总是要避讳着的。并不怎么亲近。

陆逊的人品可能真的很好,但是刘封也怀疑陆逊是察觉出了孙权的阴谋,来了个将计就计,善待妻子孙凤。既保全陆氏,又可以摆出姿态,表示他自己并不怨恨孙氏。

默默等待着孙权的重用,在历史上,陆逊也成功的等待到了一飞冲天的时机。助吴破蜀,赢下了著名的夷陵之战。

那一年,陆逊已经三十六岁了。在古人眼中,三十而立,可以自称老夫了。也就是很老了。

反观孙权的心腹,徐盛,丁奉都比陆逊成名早,领兵早。

这都是刘封凭借着小乔的只言片语,猜测出来的。历史上,陆逊与孙权被人看做是一对很好的搭档。

不过,陆逊最后是死于忧愤。被孙权气死的。历史,未必就是真实的。

经过孙策灭陆康一战,陆氏宗族虽然还保持着相当的名望,以及大量的田产,但是族人其实已经不多了。

可能也就几十家,甚至是二十多家。几十人。若是真如他猜测的一般,陆逊现在在隐忍,这机会很大。

唯一的障碍,就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把陆逊给带出来。而且,陆逊还要心甘情愿的舍弃强盛的江东,而来到江夏。

刘封觉得谋夺陆逊有机会,但不是现在。至少要等到他如日中天的时候,比如说,打败曹仁,打败曹操之后。

才能让陆逊率领族人前来归顺,抛弃江东。刘封的眼神,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