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第2/3页)

寇封进来的时候,服侍的侍女们,向着寇封福了福,转身走了出去。

内屋,糜氏安安静静的坐在床榻上。

一身宽大的红妆,遮掩住了那玲珑的娇躯,脸上略施粉黛,神态略显娇羞,顾盼生姿。

见寇封走了进来,糜氏轻轻的福了福,娇声道:“将军。”

寇封笑了笑,靠了上去。

接着,自然是红烛熄灭,衣带轻解。

次日一早,寇封在侍女的服侍下,穿好了衣衫,回过头,看着仍在安睡的糜氏,微微摇了摇头,这女子,身子骨还有些弱,让人怜惜。

今日本无事,寇封之所以从温柔乡中爬起来,是因为蒋琬派人来报,说是有北方商人南下,请求购书。

楚书是目前荆楚的国之神器,在内,寇封用他招揽人心,多赠寒门士族。在楚学,寇封也都免费分发楚书。

供给楚学士子读书。

在外,寇封更是打算用它敛财,收敛北方之才南下。狠狠的收刮那些豪门士族。

当初,皇宫大殿上,马谡在汉天子刘协,丞相百官的面前,打了一个漂亮的广告。寇封就会有这么一天。

这可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商人。

不过,寇封也知道他卖的太贵了,这一部书一金,寒门根本没能力购买。另外有些大的士族,动则数千藏书,要买齐了,也得花费数千金。

更不要说,从中周转的商人了。可能根本没有什么能力购买。

不过,好歹也是第一个南下的商人,寇封还是挺重视的,决定亲自去接待一下。

很快,寇封就出了后院,来到了前院,专门给长史,主簿等设立的官衙附近。

现在的镇东将军府比昔日在江夏的杨武将军府要宽大气派了不少,因此,蒋琬他们的官衙也是升格了。

尤其是长史蒋琬,作为现在荆楚的大总管。

他在前院有一座独立的大院子。其中大厅,偏厅,大小屋子,一应俱全。寇封来的时候,蒋琬正在偏厅内,接见那个商人。

蒋琬,作为寇封帐下最重要的官员。寇封每次在前作战,都是他坐镇后方,足兵足粮。

身上的威仪与日俱增,寻常人见了,都不敢抬起头看他。

此刻,那个商人也是一样。

这商人姓邓名广,是颍川的大商人。此刻,在脸上挂着淡淡笑容的蒋琬面前,他真的是小心翼翼,甚至于不敢喘一口气。

商人,此刻虽然不同于后世明清的时候,那般地位低下,但也高不到哪里去。盖应为这个时代的人们普遍认为,这个天下财富是有限的,商人的财富多了,这普通人的财富就少了。

所以,视商人为毒瘤。另外,一些不法的商人,倒卖禁品,如武器,海盐等等,也促使了这个时代的人对于商人的恶感。

甚至于昔日的孝武皇帝刘彻,更是视商人为提款机,更因为连连讨伐匈奴,而国库空虚,因此常诛杀豪强,商人以扩充国库。

邓广有做商人的自觉,在官吏,尤其是蒋琬这等分量的官吏面前,保持着一颗恭敬无比的心。

不过,他心中也挺激动的。

在北方的时候,邓广无意间听说了马谡在大殿上献书的事情,经过有些士族的润色,寇封的楚书就成了金子,美玉。

轻柔如衣服,握不觉沉重。柔滑似绸缎,抚摸之下如羊脂美玉。最重要的是字迹清晰,可提高品读性。

邓广是大商人没错,但是这个时代大商人也不好做。自从黄巾之乱以后,天下不少士族都受到了波及。

但是更多大士族也都开始涌现,如曹氏,司马氏,荀氏,陈氏,钟氏等等北方有名的大族。

他们大肆培养帐下家奴作为商人,开始敛财。

像邓广这样的普通大商人,这日子比较难熬。时不时的可能会因为与别的大族有利益冲突,而家破人亡。

邓广觉得非常危险,就开始啄么着,想个办法另外开辟商路。

于是,寇封这书,就成了首选目标。

首先是寇封这书是独家生产,没有外传。什么生意最赚钱?那就是垄断啊。要是能开辟出这条财路,他这个商人就能从中谋取暴利。

作为一个有胆识的大商人,邓广散尽了产业,得金数千南下,准备购买这些书籍。

“不知长史大人,若是从将军这边购书,需要多大代价?”这会儿,邓广与蒋琬已经商谈很久了,邓广决定深入主题,把这楚书带回北方。

“先生也知道,这楚书乃是国之神器。这代价当然不菲。”蒋琬一脸微笑的道。

那副模样让邓广的心有些往下沉,这是坐地起价的面容啊。而且还是独家生产,没有还价的原地。

“还大人明言。”但熟话说,你有张良计,我也有过墙体。邓广想着就算是成本太高,他也能卖出去更高的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