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建康之变(第2/3页)

再加上分管军事的纪瞻其实也是二把刀,眼高手低,难以御众,结果花了好大功夫,仅仅募得四五千兵,即便充当逻卒巡役都不够资格,哪里有什么战斗力啊。

正因如此,王导才病急乱投医,听信了诸葛恢、纪瞻的劝说;而苏峻派人去侦察城内形势,造乱之心也才会熊熊而起——这么好一地方,被你们糟蹋成这样,与其等将来华人来取,不如我先拿下来整顿一番吧!

于是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乱军便即扒开竹篱,汹涌杀入城中,四五千守军一哄而散。权贵们只得放弃乌衣巷的家业,在家丁护卫下狼狈逃入宫城,倚壁而守。当然也有跑的慢的,全都落到了乱军手中——比方说王彬,比方说诸葛恢。

诸葛恢被绑着来见苏峻,马雄倒是顾念其昔日看顾之德,向苏峻请示,说道明先生是好人,你看是不是把他给放了哪?苏峻乃亲解诸葛恢之缚,假惺惺地问道:“我等实无意谋叛,为王、庾挟持晋王,复欲夺我之兵,害我性命也——先生可知此事否?”

诸葛恢赶紧撇清:“此皆庾亮之计,与某无涉……此前亦全不知情。”

随即又把王彬绑来,王彬叩头求免。苏峻冷笑道:“我所恨者,唯令兄茂弘与庾亮也……茂弘公想亦是一时糊涂,道明先生曾言,此皆庾亮之谋。则我愿入宫城,觐见大王,恳请铲除奸佞——只杀庾亮,于令兄亦不加害。卿可肯为我去劝说令兄,打开宫门啊?”

王彬满口应承,他心说只要能够脱离魔爪,逃进宫里去,那我就还有一线生机啊。只可惜苏峻没那么轻信,更没啥好心眼儿,他下令把捕获的士女及各家眷属千余人,以王彬为首,全都用绳子绑成一串儿,逼他们前去叫开宫门,顺便为我挡箭。

再说这票青州乱兵,原本也是精锐之卒,但自从跟了苏峻南下后,有家不得归,复受南人欺侮,早就自暴自弃了。既入建康城,宫城内的兵丁又只敢固守,不敢冲杀出来,于是毫无顾忌,撒开了便即大肆奸淫掳掠。等到押着那一千多人去叫宫城开门,于路见各人身着绫罗,不禁眼馋,于是边走边扒,等到接近宫城,王彬以下,不论男女,几乎全都赤身裸体,状貌极其凄惨。

苏峻对此根本就不加制约,只是骑马在后面跟着。行不多远,部将韩晃突然跑来告状,说弘徽作乱,劫杀我的兵士。苏峻闻言吃了一惊,急命召弘徽来,询问缘故,弘徽拱手回复道:“吴兴王及太妃未及走,被我围在府内,韩将军部下欲入府劫掠,劝止不住,这才失手杀了几人。”

随即劝说道:“明公此来,专为铲除奸佞,奉迎晋王,则无论姓王、姓庾,皆可杀了,唯司马家人不可杀——且吴兴王实为晋王之子,又岂敢冒犯啊?”

苏峻恍然大悟,忙道:“卿所言是也,乃可为我好好保护吴兴王祖孙,再有敢冲犯者,便申我令,杀之不赦。”随即斜眼一瞪韩晃:“汝这莽夫,险些坏我大事!”韩晃只得喏喏而退。

再说宫城之中,王导远远望见王彬等人,不禁泣下,遂禁止兵士放箭。纪瞻说:“王公,乱军继之于后,若不放箭,宫城必破啊——是令弟性命要紧,还是大王安危要紧啊?”

庾亮苦笑道:“即便放箭,以目下情势,可能守住宫城么?”他建议趁着乱军尚未能包围宫城,赶紧保护着司马睿潜出运渎去,到江上乘船逃走,先保住性命,再召各方兵马前来平乱为好。

运渎是一条人工河,出宫城西门,迤逦而南,可直通白鹭洲。于是命人拆下不少门板,司马睿、王导等数百人就都趴在门板上潜出西门,经运渎逃到江上去了——途中落水淹死的,自然也不在少数。

于是乱军顺利进入宫城,未及逃走的官员、宫人皆遭凌辱。苏峻到处找不到司马睿和王导的下落,抓住宫人询问,方知端底,急命韩晃前往追击。韩晃只差了一步,司马睿等人早就在渡口乘上船只,逆水向中游航去了。

这下子苏峻彻底傻眼——把司马睿捏在手心里,则王敦等投鼠忌器,我才可能有展布的机会,司马睿若跑了,那我不彻底成为叛逆啦?就目前的状况,我可打不赢王敦哪!

长史徐玮建议说:“何不拥戴吴兴王?吴兴王为晋王之子,可承统绪,且其祖母乃华天子姑母,乃可请其致书天子,云我等行此事,专为赎此前罪愆,只要天子封其晋王,赦我等前罪,便可恭迎北兵过江……”

徐玮本无叛意,因为跟着苏峻,身不由己,无奈而南渡,其实他一直在琢磨着该怎么设谋才能北归呢。如今这个机会大好,倘若华军可以不费一兵一卒,便渡过长江,占领建康,那么赦免我等此前背反之罪,这大有可操作的余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