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0章 重赏之下,全员勇夫!(第2/3页)

寇季、杨家老太君、高处恭、王云升、王凯、明镐、刘奇、郭易等人都在。

高处恭义愤填膺的破口大骂,“折继宣就是一个蠢货,一个棒槌。领着一万多人,就敢对着近十万的辽军发动攻势。

脑子被驴踢了?

折家军是厉害,可辽人也不是草包。

谁给他的自信,让他领着一万多人,跟人家近十万人正面一战的?”

高处恭说到此处,看向了杨家老太君,嚷嚷道:“你们折家就没有聪明人,提醒一下那个蠢货,别跟辽人正面一战吗?”

杨家老太君一脸愧疚,却没有说话。

折继宣若是一个听劝的人,也不会出现在保德。

折继宣若是一个理智的人,也不会在府州欺负杨家老太君。

他欺负杨家老太君,是威风了。

可自此之后,就会背上一个不忠不孝的名声。

一个不忠不孝之人,谁会看得起他?

一个不忠不孝之人,谁敢跟他交往?

折惟忠给他留下的一手好牌,顷刻间便被他变成了一手烂牌。

如此人物,没将一万三千的折家军,全部葬送在辽人手里,那就已经让人烧高香了。

他盲目自大的率领着一万三千人,跟辽国近十万兵马正面一战,确实是他能做出来的事情。

寇季瞥了高处恭一眼,沉声道:“折继宣干出这种蠢事,又不是老太君的错。折继宣一战,硬生生的折损了近五千的折家军儿郎。那可都是老太君的兄弟、侄儿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

论愤怒,老太君恐怕比在座的任何一人都愤怒。

论难受,老太君也比在座的任何一人都难受。”

高处恭通过近一段时间的相处,知道寇季对杨家老太君十分的优厚,他见寇季开口维护杨家老太君,也就没有再开口。

高处恭闭上了嘴,别人终于有了说话的机会。

郭易干巴巴的道:“寇经略,折继宣率领着折家军在保德一败,倒是不会影响我们屈野川的战事。毕竟我们从一开始,也没指望过他能打败辽人。

只是他这一败,弱了折家军的名头,助长了辽兵的声威,也影响了我们军中将士的士气。

眼下最重要的是,想办法调动我们军中将士的士气。

若是将士们一个个对辽人心生惧意,那么辽人一旦挥兵而来,可就不妙了。”

顿了顿,郭易又道:“末将相信,以寇经略的智谋,一定能想出调动士气的办法。”

刘奇在一旁低声补充道:“相信寇经略已经看出了末将等人手里的兵马皆出身贫寒,相信寇经略已经想好了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夺得战功以后的赏赐。

若是赏赐能丰厚一些,将士们的士气,一定会有所回升。”

郭易、刘奇二人,一唱一和,用拍马屁的方式,将他们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

高处恭、王凯、明镐等人,听到了他们二人的话以后,没有言语。

很明显,他们能调动士气的办法,跟刘奇、郭易二人差不多。

寇季见此,微微沉吟了一下。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将士们怕死,那是因为赏赐不够、约束不够。

先秦时期,秦国为何能征灭六国?

是因为秦国的兵马,悍不畏死。

秦国的兵马,为何悍不畏死?

是因为严苛的律法。

秦国的律法有多严苛?

上了战场,必须听从军令,让你往前冲,你就得往前冲。

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你也得冲。

哪怕前面是百倍于你的敌人,只要军令是冲锋,你就得冲。

战胜,赐爵、赐田、赐奴仆、赐宅院。

战死,那是应该的。

逃,死,株连全伍、全什,全家跟着倒霉。

退,死,株连全伍,全家跟着倒霉。

如此严苛的律法和丰厚的奖赏下,秦国的将士们上了战场,除了服从命令,就是服从命令,没有第二条可选。

只是如此严苛的律法,明显不适用于现在的大宋。

但重赏,却可以学习一下。

寇季没有重新将军爵制度搬出来的意思。

毕竟,那是已经淘汰的东西,有大好处,也有大弊端。

但借着重赏,激励一下士气,还是可以的。

他在河西也是这么干的。

只不过河西的情况和西北不同,所以赏赐的方式也应该不同。

寇季环视了一下中军大帐内的所有人一眼,沉声道:“此战若胜,我可奏请官家为其封爵。战功越大,爵位越高。

若是有人能砍下萧孝穆的人头,我会请我祖父出面,帮其讨一个公爵。”

中军大帐内,除了杨家老太君和寇季自己以外,其他人眼珠子都直了。

爵位在大宋说值钱也值钱,说不值钱,也不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