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15章 文臣才是最难对付的……(第3/4页)

所以才会果断向赵祯服软。

兵变真要是容易的话,曹、李两家未必那么容易服软。

当然了,除了兵变难度大的原因外,还有身处在富贵中,不愿意再为了富贵去冒险的原因在里面。

一个人一穷二白的时候,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容易走极端,也愿意去赌命。

可一个人身处在富贵中,有大把的利益在手,就不愿意再去为了那些蝇头小利,拿命赌。

就是因为以上的两种原因,导致了许多武勋们不可能跟赵祯鱼死网破,最终的结果就是赵祯轻而易举的收拾了他们。

似石元孙这一类身处在富贵中,却愿意拿命去争取那些蝇头小利的贪婪之辈,终究是少数。

赵祯需要下狠手对付的,就是这一类少数人。

可惜,石元孙跟赵祯的实力差距太大。

犹如鸡蛋碰石头。

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赵祯和寇季二人在处理了皇亲国戚以后,歇都没歇,果断下手处理武勋,就是因为知道,武勋跟皇亲国戚差不多。

不难对付。

真正难对付的是文臣,以及天下的富商大贾。

他们才是赵祯和寇季革新的时候,最难对付的一批人。

不能用过激的手段,任何过激的手段,都有可能会引起巨大的反弹。

更重要的是,他们手里有人质。

他们手里的人质,就是天下百姓。

寇季听到了赵祯的话,沉吟道:“已经有人察觉出的端倪,向官家进言了吗?”

赵祯缓缓点头道:“有人在苏州等地散出风声,说朕要效法你在河西、西北等地的作为,将天下的富户清除干净,将天下的田产均分给百姓。

苏州等地的富户们,已经开始反抗了。

做生意的,已经开始以各种理由,推脱交税。

衙门里下发的公文,还没下乡就会被撕毁一空。

去乡间办公的衙役,也会被拦在乡外。”

寇季下意识的皱起了眉头。

听着都是一些小事,可一旦席卷整个江南,那就不是小事了。

赵祯深吸了一口气,道:“更重要的是,苏州知州被人状告到了江宁府衙门,称其治理苏州期间,贪墨了足足三十万贯钱财。

作证的,是苏州知州衙门里的文吏。

此事被人传扬了出去,苏州境内,民怨沸腾。

江宁府知府奏请朕斩了苏州知州,以安民心。”

“嘶……”

寇季倒吸了一丝冷气,沉声道:“苏州知州臣倒是知道,臣任吏部期间,看过他的卷宗。此人在苏州任职两期,虽然没有什么作为,但也没有搜刮民脂民膏。

整日里躲在府上吟诗作画。

不问苏州的大小事务。

说他不作为,我信。

可说他贪了三十万贯钱财,我却不信。

他在任期间,苏州大小事务,都是有衙门里的佐官、推官、文武吏处理,根本就没掌过苏州的权,怎么可能去搜刮民脂民膏。

此人定然是被手下的人携手诬陷的。”

赵祯沉声道:“可他已经引起了民怨,你说朕斩还是不斩?”

寇季思量了一下道:“派人先将其押解回京再说。”

赵祯沉吟了一下,点点头道:“也只能如此了……”

赵祯处理了皇亲国戚,处理了武勋,已经让文臣们感觉到苗头,所以他们中间有些人就已经迫不及待的给赵祯施压了。

没有一点点征兆,说给你难堪,就给你难堪。

像是挑衅,也像是警告。

可无论是寇季,还是赵祯,都不是喜欢被人挑衅和警告的人。

君臣二人在城门楼子上没待多久,各自返回了各自的居所。

两日后。

劫掠江宁府等地八家一字交子铺的匪徒,被押解进了汴京城。

中途虽然遇道了几次截杀,但他们依然完好无损的被押解回了汴京城。

虽说有不少人服软了,也不再跟石元孙合谋。

可依然有人派人去截杀了匪徒。

为的,是减轻自己身上的罪责。

只是,他们明显做了无用功。

因为那些匪徒到了汴京城以后,寇季审也没审,直接依照赵祯和张知白二人给的名单,前去抓人。

贪污军饷的、参与劫掠计划的,一家也没有放过。

即便是曹府、李府,寇季也派人去抓人了。

曹府、李府的门人、族人,只要是犯了错的,早就束手就擒在府上等候。

寇季派去的人一到,他们就主动将人犯上交,并且献出了一些财物,作为赃款。

其他那些服软的武勋们,就没那么简单了。

一个个几乎都被抓进了刑部大牢。

他们虽然服软了,但赵祯要剥夺他们其中一些人的官爵,需要一个借口,所以他们必须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