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2章 辽国岁币入汴京(第3/4页)

寇礼被升迁到了礼部,出任膳司员外郎。

一个闲散的官职,不用经常去坐班,也不用上朝。

寇礼上了一道谢恩的奏疏。

此事就算了结了。

为了避免寇府担上恶名,朝廷还特地下发了一份邸报,澄清了一下贡品的事情。

此事彻底风平浪静以后,已经到了年节。

今年的年节,格外的热闹。

在年节临近前,赵祯就下达了金吾不禁的命令。

去年年节,赵祯不在汴京城,所以今年年节,一定要将去年的热闹补上。

从腊月二十五开始。

汴京城就进入到了浓浓的年节气氛中。

汴京城各处张灯结彩,爆竹声一日赛过一日,好不热闹。

最热闹的还属于腊月二十八这一日。

腊月二十八。

辽国使节押送着送给大宋的岁币进京了。

一大早。

百姓们就簇拥到了辽使所要经过的街道两旁。

大宋给辽国送了十几年的岁币,如今轮到辽国给大宋送岁币了,大宋的百姓自然觉得提气,自然要聚在一起看一看,往年孤傲的辽人,今年来送岁币的时候,是何模样。

百姓们在街道两旁守了许久,一直到了艳阳高照的时候,才等到了辽使的队伍。

领头的是辽国的重臣杨慎行,随行的官员、兵丁,皆是汉人。

辽皇耶律隆绪似乎早就料到了大宋的百姓会围观他派遣到大宋的使节团,所以一个辽人也没有用,全部派遣的是汉人。

百姓们看到了辽使出现以后,一个个一脸振奋,准备喊一些话,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情。

但是看到了辽国使节团皆是汉人以后,眼中充满了失望的神色。

他们要看的是辽人低头,而不是曾经的自己人向他们低头。

百姓们没有看到辽人,也就失去的呐喊的心思。

杨慎行带着人从百姓中穿行而过的时候,就看到了诡异的一幕。

街道两旁的百姓,一个个瞪着眼盯着他们,却无一人说话。

所到之处,静悄悄的。

杨慎行竟然被百姓们看的有些头皮发麻。

一行人在路过州桥的时候。

有人冲着他们的队伍里啐了一口唾沫。

然后所有人开始冲他们啐唾沫。

杨慎行忍辱负重,带着人抵达了皇宫门前的时候,所有人已经被唾沫洗礼了一便。

杨慎行一行人抵达了东华门前,就看到了东华门前的金水桥上站着一人。

那人覆手而立,盯着他们。

杨慎行仔细辨认了一番以后,发现是寇季,赶忙开口喊道:“可是大宋枢密使寇长生?我乃是大辽……”

杨慎行要跟寇季套近乎。

寇季却没有跟他套近乎的意思。

寇季冷冷的盯着杨慎行一行人,道:“你们是何人?”

杨慎行略微一愣,猜出了寇季可能要为难他,所以没有再套近乎,他拱手一礼道:“我乃大辽使节杨慎行……”

寇季冷哼了一声道:“大辽?番邦属国,安敢在我大宋面前称大?”

杨慎行闻言,心中暗叹了一声,再次拱手道:“我乃辽国使节杨慎行……”

寇季冷声问道:“辽国使节入我大宋,所为何事?”

杨慎行赶忙道:“奉我皇之命,送岁贡给大宋皇帝陛下……”

寇季冷哼道:“既然是送岁贡的,又为何带刀兵入城?”

杨慎行一脸茫然的看着寇季。

寇季冷声道:“我大宋新律,但凡番邦使节入京,一律不得带刀兵。”

杨慎行当即要反驳。

就听寇季继续道:“那个番邦不遵从,可以原路返回,静等我大宋兵马降临。”

杨慎行立马闭上了嘴,十分屈辱的吩咐随性的兵马交出了刀枪剑戟,让人拿着离开了汴京城。

一些收拾妥当了以后。

杨慎行盯着寇季道:“这样可以了吧?我们可以进宫见大宋皇帝陛下了吧?”

寇季瞥了杨慎行一眼,淡淡的道:“你们能不能进宫面见官家,跟我有什么关系?我是大宋枢密使,不是大宋鸿胪寺卿。

我只是路经此地,看你们不遵从我大宋的律法,所以出声提醒你们一声而已。”

杨慎行一瞬间闹了个满脸通红。

寇季却没搭理他,迈步过了金水桥,往皇宫里走去。

杨慎行最终在鸿胪寺官员的接待下,去驿倌内换了一身衣装,带着人押送着财物入了宫。

杨慎行入宫以后,大宋文武,已经全部汇聚到了垂拱殿内。

除了寇季外,垂拱殿内的文武,有一个算一个,在辽使入殿的时候,胸脯挺的直直的。

即便是吕夷简、王曾、张知白三人也不能免俗。

他们在辽人面前装孙子装了多年,好不容易翻身当了爷爷,自然要摆摆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