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66章 借鸡生蛋!(第3/4页)

说完这话,赵祯吩咐人草诏,盖上了印玺以后,派人送出了宫。

做完了此事以后。

寇季略微拱了拱手道:“臣此次入宫,是有一件要事,要跟官家和吕公三人相商。”

赵祯、吕夷简三人的目光齐齐落在了寇季身上。

他们都知道,寇季一般不开口,开口都是大事。

寇季见他们四人盯着自己,也没有卖关子,直言道:“编撰音韵书籍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困难,所以臣有一个提议,想跟官家和吕公三人商量一番。”

寇季当即将编撰音韵书籍遇到的困难说了一下,同时将自己的解决方法也一并说了出来。

赵祯、吕夷简、王曾、张知白四人听完以后,神色各异,关注点也不同。

赵祯率先开口道:“简字当真比现有的字更容易学习?”

寇季没有言语,吩咐宫娥取了笔墨,利用已有的一些简字,写了一篇字。

又提笔挥毫,写了一篇繁体字的文章。

寇季拿起了两篇字,向赵祯展示了一下,笑道:“诸位从小就饱读诗书,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笔画越多的字,越难写,也越难记。

简字,就是在不失其形的情况下,减少字的笔画,让字变的更好写,更好记。

以前写一个字的时间,简化以后,可以写两个字。

以前记一个字的时间,简化以后,可以记两个字。

简字的好处不言而喻。

乡间的许多土夫子,因为蒙童学字的时候,记不住字,就将其当成蠢笨之人,挡在门外。

乡间的百姓,也因为字的笔画太多,记不住字,因此对读书望而却步。

若是能将字简化一番,那么前者和后者都会减少。

读书人相对也会增多。

更重要的是,我们即将推行蒙学,音韵书籍就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册书。

它简化以后,可以为朝廷节省许多钱财。

只要多节省出一份钱,我们就能多收一个蒙童。

一旦朝廷推行简字成功,又不遗余力的推行教化。

或许有一日,全天下人都会识字。”

赵祯听到这话,呼吸一下子都变得急促了起来。

推行教化,在任何朝代,都是可以大书特书的功德。

只不过,此前的朝代,纵然在推行教化上下了苦功,也没有多少建树。

此前的朝代,也没有做到全天下人都识字的壮举。

若是他真的能让全天下的人都识字。

那他真的可以挺直了腰板,跟秦皇汉武论一论高低。

赵祯盯着寇季,沉声问道:“若是朕不遗余力的推行教化的话,需要多久,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寇季略微思量了一下,道:“四野无藩属,数十万将士的性命,数十年苦功。”

拖行教化,最重要的是什么?

钱!

只要钱到位,就没有推行不下去的教化。

大宋又不是后世。

大宋没有民主,没有自由。

只要赵祯说服了满朝文武,他就可以将读书跟百姓的一切挂在一起,通过各种手段,让所有的百姓参与到文字学习当中。

读书免费,还有补贴。

不学习的话,征收重税,服苦役,再严重一点掉脑袋。

你学不学?

没一个人敢不学。

也没一个人会因此生出怨言。

为何没有怨言?

因为读书人在大宋拥有独特的地位,只要是个人都看得见。

百姓们不读书,不是不想读书,是读不起书。

只要朝廷解决了读不起书的问题,百姓们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将家中的孩童送到蒙学学习。

极少一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在这个时候很难跳出来。

朝廷不惜血本的让你读书识字,让你做人上人,你还不乐意?

那朝廷将你砍了,也没人替你喊冤。

朝廷将捣乱的砍了,或者发配出去做苦役,当先锋兵,自然不会有什么怨言传出来。

所以,一切的关键就是钱。

而朝廷不可能为了推行教化,将朝廷所有的税收都搭进去。

所以寇季给出的办法就是借鸡生蛋。

用藩属的钱,供养大宋所有人读书。

大宋要付出的,就是时间和兵马。

用数十万人,换取天下所有人读书的机会,赵祯觉得这个买卖十分划算。

他几乎要拍板了。

吕夷简咳嗽了一声,道:“官家,寇枢密提出此事,却又可行之处。纵然不能让我大宋所有人都识字,也能让我大宋一半人识字。

但此事并非是一日之功。

官家还需要徐徐图之才是,切不可过早宣扬出去。”

王曾点头道:“若是过早的宣扬出去,却又没办成,那官家会失信于天下人。”

张知白附和道:“此事官家只管做就是了,不需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