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73章 请战!(第3/4页)

至于暗中谋划,使四邻陷入到战火中,会不会不仁义,没人在意。

朝堂上的文武,就没几个善良人。

以前百官们碰到了战事,借用各种仁义、善良之言,劝诫官家求和,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仁慈。

他们只是有诸多顾虑罢了。

他们中间一部分人觉得,朝廷掀起战事,又打不赢人家,还不如果断议和的好,成本低,损失小。

另外一部分人觉得,打仗是一件会死人的事情,万一朝廷要将他们中间某些人派上战场上去送死,那就不妙了,所以极力的阻止战事。

如今,朝廷的兵制经过了整改以后,禁军几乎已经独立了出来。

文官又干预不了禁军打仗,也不用参与到禁军的战事中,不用去送死。

那朝廷打不打仗,对他们影响不大。

朝廷近些年对外战事,连战连捷,已经打出了威风,打出了气势,也有了打胜仗的本事。

如今可以通过战事为朝廷谋取暴利,没有理由阻止。

寇季在吕夷简等人点头以后,继续笑道:“至于对大理出兵,倒也简单。找个借口,光明正大的打过去就是了。”

吕夷简等人一脸愕然的看向寇季。

“此前不是说,找别人去做此事吗?”

吕夷简疑惑的问。

寇季笑道:“一开始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我考虑了一下,还是觉得堂堂正正的打一场比较好。众所周知,我大宋的兵制经过了革新,兵马的战斗力提升了许多。

可具体提升了多少,又有什么不足之处,我们谁也不知道。

所以,我们应该掀起一场战事,试一试他们的成色,顺便看看有什么不足之处。”

说到此处,寇季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敛,道:“诸位很清楚,燕云之地,我们只得了五州,还有十一州在辽人手里。

我们要光复燕云,必然要跟辽人再次一战。

在此之前,我们若是不知道我大宋兵马的实力,如何合理的调兵遣将?

再者说,我大宋的兵马经过了新编,实力提升了不少。

可若是久不经历战事,实力肯定会有所下滑。

唯有用战事不断的磨练,才能维持我大宋兵马的实力不减弱。

若是他们能经历一些恶战,兴许实力还会有所提升。”

王曾听完了寇季一席话,沉声道:“如此一来,会死很多兵马。”

寇季抿了抿嘴,感叹道:“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你不打别人,别人就不打你了?与其等到别人坐大了挨打,还不如一直打的别人站不起来。

以往我大宋若是发生了战事,瞬间便传遍天下,举国恐慌。

为什么会如此?

就是因为我们的兵马不够强,在战事来临的时候,一直处在挨打的份上。

如果我们的兵马实力足够强,奉战必胜,谁还会因此感到恐慌?

若是再强一些,御敌于国门之外。

边陲的战事从开始到结束,百姓们都不会知道。

所谓的天下太平,不正是如此吗?

古往今来,鸟尽弓藏、马放南山的不计其数。

可他们真的太平了吗?

他们并没有太平。

他们鸟尽弓藏、马放南山,不仅没有换取到太平,还给了敌人可乘之机,让敌人借机不断的壮大。

长城以北、西域诸地,从秦汉时期开始,就一直会诞生出强敌。

从秦汉至今,历朝历代,一直在剿灭他们。

他们又是如何变强的?

他们就是在中原动乱,或者中原王朝鸟尽弓藏、马放南山的时候,不断的壮大的。

若是中原王朝的强兵一直在长城以北、西域诸地盘踞,又怎么可能诞生出强敌?

所以,中原每逢强敌,都是自作自受的结果。”

寇季一番推心置腹的话,听的所有人动容。

赵祯郑重的道:“四哥言之有理,秦汉唐之强,强在兵锋。始皇帝、汉武帝,从不畏惧任何敌人,也从不允许任何强敌存在,更没有停止征战。

所以他们在朝的时候,举世无敌,万邦来朝。

他们的继任者停下了征战,偌大的邦国,也逐渐开始走起了下坡路,最终消亡。”

王曾沉声道:“寇季固然言之有理,可国恒大,好战必亡。”

赵祯沉吟了一下,道:“朕并非是那种穷兵黩武的人。朕用兵,从不搜刮民脂民膏,也没有加重百姓的税赋,借此征集粮饷。

不仅如此,我大宋每逢战事,不仅没有因此将钱财花干净,反而还会因此获利。

所以,国恒大,好战必亡的之类的话,用不到我大宋身上。

朕不会孤注一掷的兴兵。

朕会量力而行。”

“唰……”

赵祯话音刚落,朱能已经单膝跪倒在了地上,对赵祯朗声道:“官家,我大宋如今兵锋锐利,却未经风霜。兵制革新带给我大宋的好处,并没有显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