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87章 士农工商四个字的分量(第3/5页)

一府而已,我相信你包拯管得过来。”

包拯闻言,一脸苦笑。

寇季看起来对他信心满满,可他心里真的没底。

他算是一个将百姓的性命看的比较重的人。

所以在理政施政的时候,都要为百姓考虑考虑。

不像是那些出身高,一入仕就执掌一方大权的人,一个个只想做出政绩,对百姓死活没有多少概念,也不会为百姓考虑。

所以他对自己肩膀上的重担认识的很深。

所以他心里没底。

他不知道寇季为何对他信心满满的。

坦白说,渤海府监察使的职位,若不是寇季塞给他的话,他在拿到任命的那一刻,就会果断请辞。

他可以忍痛放弃自己的仕途,但绝对不会自命不凡的去上任,去祸害百姓。

寇季见包拯一脸苦笑,就知道包拯心里有所担忧,他沉吟了一下,笑着道:“你也不用给自己太大压力。

渤海府是一府之地没错,可是治下的百姓并没有一府。

充其量就是我大宋一个上州的百姓。

所以你完全可以将渤海府当成我大宋一个上州对待。

你仕途上的经验虽然不多,出任一府的副官,确实欠缺了一些。

但是出任一州的副官,总是可以的吧?”

包拯坦言道:“若只是寻常的一州,学生自然有信心能够治理过来。可渤海府是府,不是州。

学生既然要参与治理渤海府,那就的好好了解了解渤海府。

可学生想要深入了解渤海府,就必须亲自走一走渤海府内所有的地方。

学生走完整个渤海府,恐怕得一年之久。

一个任期是三年。

学生能为渤海府百姓做事的时间,恐怕只有两年。

两年,做不了多少事。”

寇季听到包拯这话,略微一愣,仔细思量了一番后,盯着包拯道:“你想在渤海府多待一任?”

包拯正色道:“学生既然在渤海府当官,那就得为渤海府百姓做事。”

寇季沉吟道:“既然你有此心,那我就满足你。你就踏踏实实的在渤海府待两任。”

包拯恭恭敬敬的对寇季一礼,“多谢先生。”

寇季撇撇嘴道:“若不是渤海府知府苏洵是我亲自派过去的,我还以为你是渤海府知府。”

包拯闻言一愣,失声笑了。

寇季这是在调侃他。

他又不是那种不苟言笑的人,也没有到不苟言笑的那个地位上,所以真性情轻而易举的就流露了出来。

寇季盯着包拯笑道:“说说吧,你百忙之中,特地冒雪赶到此处来见我,所为何事?”

包拯赶忙道:“比起您,学生那点小忙,不算什么。”

寇季瞥了包拯一眼,“行了,别奉承我了。你的性子就不适合奉承人。”

包拯干巴巴一笑,道:“苏洵说了,多奉承奉承您,求您办事就会容易一些。”

寇季翻了个白眼,“我是那种喜欢听奉承话的人吗?苏洵也是皮痒痒了,敢教唆人揣测我。”

包拯解释道:“苏知府可没有揣测您的意思。此次学生前来见您,确实有事相求。”

寇季道:“直接说吧。”

包拯点了一下头,“如今渤海府百废待兴,虽说可以凭借一些渔获户口,但明年开春以后,想要自给自足,仍旧有些难。

辽人不擅长捕鱼,更不擅长耕种。

让他们牧马放羊还行,让他们捕鱼和耕种,顶多只能糊口。

教会辽人捕鱼、耕种,恐怕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苏洵和学生的想法一样,都想在任期内,让渤海府富裕起来,让渤海府的俘虏们在糊口之余,还能为朝廷获取一些税收。

所以苏洵想要通过税法,吸引一些商人进来。”

寇季眉头一挑,道:“苏洵想通过商人,带动渤海府的繁华,这个想法不错。渤海府临海,距离高丽比登州近了不知道多少。

发展一下海贸的话,确实可以。

辽地产出的皮毛、药材等物,也能通过海船,运送到我大宋其他地方,或者贩卖到高丽等地。

若是操作得当,渤海府说不定会成为此地最繁华的地方。”

说到此处,寇季问道:“苏洵可是想要通过免税,吸引那些商人?”

包拯缓缓摇头。

寇季有些意外的道:“苏洵不打算免税?”

包拯点头道:“学生和苏洵仔细聊过,发现我大宋的商税税法有缺。若是免税的话,必然能吸引很多的商人过来。

只是免税更多的是让那些商人钻空子。

虽然能为渤海府带来一些收入。

但那些商人只会将渤海府当成一个驿站,来了就走。

顶多只是让渤海府一两州之地短暂的繁华起来,没办法让其他地方繁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