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94章 缺人!很缺人!(第2/4页)

然后狄青让他们去劈柴、烧水?

劈柴和烧水也就算了,还要给那些辽人那些臭的能熏死人的衣服。

两个小家伙只干了半日,就吐的直不起腰。

惹得军中那些老卒们哈哈大笑。

两个小家伙恼羞成怒,去找狄青,要求狄青将他们放在最危险的地方去。

然后狄青向他们展示了一下什么叫做军令如山。

一人十军棍打下去,屁股都烂了。

两个小家伙入军营第一日,还没适应军中的生活,就爬到了床上。

寇季的亲从官和亲随赶到了军中以后,得知了此事以后,没少冲狄青翻白眼。

但他们却没有埋怨狄青。

狄青是依照军规打的赵润和寇天赐,别说是他们了,就是赵祯和寇季到了,也只能说一句打得好。

其他的什么也说不了。

两个小家伙就这么在军中住下了。

寇季也没太去关注。

他没时间去关注。

大宋兵马兵进上京城以后,前前后后俘虏的百姓不足一百万。

而大宋占据的疆土却足足有三府之地。

一百万俘虏,分配到三府,每个府也就三十多万。

再分配到各州各县各镇,几乎就分空了。

乡村没办法设。

因为再分下去,一村一乡可能就一两户人。

辽地近八成的土地处在荒芜状态。

眼看着春耕快过去了,大地上无人耕种,也无人牧马放羊。

寇季就派人往朝廷去送了一封文书,让朝廷派遣一些官员过来,再迁移一大批百姓过来。

文书送到了汴京城以后。

赵祯、吕夷简、王曾、张知白四个人瞅的直揪头发。

“虽说辽地归入到军管以后,对官员的需求变少了,可三府之地,少说也得两千多官员。

两千多官员,我们上哪儿去找?”

资事堂内。

张知白苦着脸看着赵祯、吕夷简、王曾,低声说着。

吕夷简和王曾皱着眉头,没有说话。

赵祯瞥了三人一眼,不轻不重的道:“现在你们不埋怨朕列土封王了吧?照这个趋势下去,朝廷选官的速度,都赶不上疆土扩张的速度。

朕要是不列土封王,他们就得自立。

他们要是不自立,那些蛮夷就会重新崛起。”

吕夷简和王曾闻言,眉头皱的更紧。

张知白苦笑道:“也不用照着这个趋势下去了。现在朝廷选官的速度,已经赶不上疆土扩张的速度了。

就算朝廷现在停下脚步不扩张。

朝廷选官的速度也赶不上。

随着我们新增的疆土不断的汉化,府、州、县等各级衙门也在逐渐的完善。

需要的官员数量也在不断的增添。

月前坐镇河西的李迪来信,奏请朝廷给河西派遣三百官员,完善河西的府制。

李迪称,河西的西凉、肃州等地,在经过了数年的教化以后,当地百姓已经彻底习惯了我大宋律法的管束。

新生的那些孩童,在蒙学的教导下,已经习惯了写汉字,说汉话。

河西一些地方,如今已经跟我大宋其他地方无异了。

必须要完善各地衙门。

王随坐镇的兴庆府那边,东平府和西平府,还有银州、夏州等地,情况跟李迪河西的西凉和肃州差不多。

王随很早以前就奏请朝廷结束当地的军管,恢复民政。

所以兴庆府那边还需要大批官员。”

王曾听完了张知白的话,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我若是所料不差的话,赶到年底,东海女直和韦室所占据的疆土,也会成为我大宋的疆土。

到时候需要的官员更多。”

东海女直和韦室所占据的地方,细分的话,大致相当于大宋四府之地。

大宋最初并没有将东海女直和韦室占据的地方,定为必征之地。

可打的太快了,一不小心就杀过去了。

既然打了,自然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

依照如今进入到东海女直和韦室的大宋兵马的数量和强横程度。

东海女直和韦室占据的地方,最后必然会落入到大宋手里。

所以大宋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吕夷简在听到了王曾的话以后,终于开口了,“我们早就在做准备,可是没想到辽人那么不经打。

我们选拔官员的速度,完全赶不上辽人败退的速度。”

赵祯无奈的道:“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现在先将寇季所需的三府的官员配备齐全再说。

其他的地方等打下来再说。

至于河西和兴庆府等地奏请增添官员的事情,让他们再等等。”

吕夷简皱着眉头,沉吟道:“我大宋倒也不是凑不出官员,关键是新征之地归于军管以后,对底层官员需求锐减,可对中层和上层官员的需求并没有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