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95章 说打就打,一点也不拖沓(第3/4页)

俘虏我不要了。

让他们放弃抓捕俘虏,给我放开手脚打。

一个月后我要看到他们的兵马赶到鸭绿江。”

文官惊恐的盯着寇季,“数十万禁军一起进高丽?!”

寇季语气冰冷的道:“敢在我面前拿已故的将士们炫耀,我就敢杀到他们高丽无人。他们能筑京观,我就敢筑万人坑。”

寇季的话,杀气腾腾,充满了血腥。

姜邯赞和崔东浩软语相求的话,寇季或许会考虑用柔和一点的手段对付高丽。

可姜邯赞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拿那些已故的隋军和唐军在寇季面前说事。

寇季最怜悯的就是那些埋骨他乡的将士,最敬佩的也是那些埋骨他乡的将士。

谁敢拿那些将士的骸骨说事,寇季就敢跟他们拼命。

随着寇季的军令送到了狄青军中。

狄青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率领着兵马踏着高丽人为辽人搭建起的桥梁,渡过了鸭绿江。

辽人在第一次爆锤了高丽人以后,为了方便以后爆锤高丽人,就要求高丽人在鸭绿江上修建了一座大桥。

高丽人明知道辽人要他们修筑大桥做什么,但还是乖乖的修了。

并且在随后辽人爆锤高丽人的过程中,高丽人只敢在桥上做手脚,却愣是没敢拆。

狄青突然对高丽发起了进攻,高丽根本来不及反应。

狄青进军高丽第一日,就攻克了高丽三城。

同一日。

姜邯赞和崔东浩两个高丽使臣,被人押送到了寇季面前。

二人再无初次面见寇季时候的仪态。

姜邯赞盯着寇季破口大骂。

崔东浩则盯着寇季大喊,“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寇季根本就没有在意。

吩咐人直接将两个人拉出去砍了。

脑袋送去给狄青,让狄青拿去吊唁鸭绿江边上的那些隋唐的将士。

隋炀帝杨广三征高丽,葬送了数十万大隋将士。

高丽人用数十万大隋将士的骸骨筑成了京观。

唐太宗李世民对此引以为耻,所以在大唐安定以后,就率军征讨高丽。

在攻入到了高丽以后,毁了高丽人用大隋将士骸骨筑成的京观。

但是因为天气缘故,导致草枯水冻、士马难留,再加上粮草的问题,李世民两次征讨高丽,皆以退兵告终。

高丽人捡回了大隋和大唐将士的骸骨,重筑了一座座京观。

并且将其当成举世无双的荣誉,炫耀了千百年。

不仅如此,还编排出了射瞎李世民眼睛,以及李世民兵败跪地讨饶,割地求和等传言。

但是事实真是如此?

史书上记载,李世民破高丽的新城、建安、驻跸三城,斩首四万馀级,仅仅敷出了几千将士的性命。

由于天气原因和粮草原因,最终不得不退兵。

所以并没有什么李世民被射瞎眼,并且跪地求和的事情发生。

李世民顶多算是战略性撤退。

李世民若是知道高丽人会如此编排他的话,九成九会冒着风险将高丽人杀干净。

不过,大唐在李世民两征高丽的以后,并没有放弃对高丽的征讨。

公元666年,唐高宗李治派老将李勣为帅,领兵征讨高句丽,一共费时两年,横扫了高丽全境。

随后在高丽设立了安东都护府。

安东都护府首任都护,便是大唐名将薛仁贵。

高丽人对自己的战绩,那是放大十倍百倍的吹嘘,可是对自己挨揍的事情却只字不提。

更重要的是,吹着吹着他们自己都信了。

并且还是深信不疑的那种。

寇季对高丽人实在没什么好感。

加上高丽人在他面前拿已经亡故的隋唐将士说事。

那寇季就必须对高丽下狠手。

寇季给狄青的将领是,不必留手。

但凡是跟寇季一起打过仗的大宋将领,都知道寇季口中‘不必留手’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不必留手的意思就是放手去杀,能杀多少杀多少。

只要地,不要人。

寇季其实很少让大宋的将士去干这种绝户的事情。

他一般都喜欢驱使别人去干。

尽量让自己不担恶名,也不让大宋将士担恶名。

但是高丽人实在是把寇季恶心的够呛。

寇季就只能当一次恶人。

唐高宗李治在攻破了高丽以后,没有拆除那些京观。

大概是为了警示后来人。

让后来人记得此地。

让后来人永远守住此地,守住已故的将士们的骸骨。

只是他没想到,后辈不争气。

不仅没守住此地,还让人将他留下来警示后人的耻辱,当成了功勋炫耀。

寇季最初的想法就是毁了京观。

但仔细想了想以后,还是决定让人收敛了那些骸骨,就地埋葬,建立一个数十万骸骨的巨大陵园,用来警醒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