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02章 千人千面(第3/4页)

寇季和王曾几乎可以肯定,以后的上京城,恐怕要比以前的上京城要繁华。

因为他们在入城的时候,看到了许多商人运送着大批的货物进入到了上京城。

“此地的百姓们买得起吗?”

寇季和王曾二人入城以后,心中同时生出了一个疑问。

他们在见到了临橫府知府以后,临橫府知府给了他们一个答案。

“百姓们当然买得起。”

临橫府知府,一个三旬中年人,名字叫钱通,以前是房陵的县官,被魏王府一脉欺负的十多年也没有升官。

魏王府一脉被处置以后,钱通开始展露头角。

先后任职过一任知县,两任知州,最后被升迁到了临橫府出任了知府。

寇季和王曾听到了钱通的话以后,一脸狐疑。

钱通也是一个人精,看到了二人神情以后,不等二人开口,便赶忙解释道:“不瞒王相,寇相,下官准备用钱财收购百姓们秋收以后的余粮。

此事下官已经跟百姓们通过气的,如今各州知州正在核算临橫府内开垦出的良田。

随后会根据他们开垦出的良田,核算出一个他们能够发售的余粮的数目。

为了避免天灾人祸出现,下官还会在数目核算出来以后,再减五成。

减了五成以后,下官会用钱财预购百姓们手里的余粮。

百姓们很快就有钱了,有了钱自然就能买得起这里的东西了。”

钱通之所以称呼寇季为寇相,那是因为寇季枢密使的职位,也算是相位,只不过性质跟吕夷简等人的不同,所以很少有人如此称呼。

寇季在听完了钱通的话以后,沉声道:“此事你一定要从头盯到尾,千万不能发生官欺民的事情。

更不能借此压榨百姓。

若是发生了官欺民的事情,或者压榨百姓的事情,坐镇此地的禁军绝对不会坐视不理。”

钱通听到了此话,一脸苦涩,“寇相说笑了,张相随后就会坐镇此地,此地还有跟下官平级的巡察使在。

下官可没那个胆子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欺压百姓。”

寇季闻言,点了点头。

王曾则盯着钱通道:“你哪里来的钱够买百姓的粮食?”

钱通急忙道:“下官将上京城内那些无主的宅院、商铺发卖出去了。”

王曾微微皱起了眉头。

钱通又急忙道:“其实下官最初也没想着发卖那些无主的宅院和商铺。在下官到任了以后,从渤海府那边过来了一批商人。

他们非要出钱买下此地的一些宅子,说要住一住辽国的王爷府和公主府过一过瘾。

他们还告诉下官,寇相说过,辽地的宅子都可以发卖。

下官一听是寇相许可的,就将宅子卖给了他们。

谁知道,他们住进去的第一天,就发生了一件大事。

有商人在一座辽国勋贵的府邸内发现了一座密室,密室里堆满了古董字画。

价值难以估量。

于是乎一传十、十传百,各地的商人都蜂涌过来了。

上京城的宅子、商铺,也都卖空了。”

说到此处,钱通小心翼翼的道:“下官觉得,这些宅子和商铺空着也是空着,卖出去换成了钱财,一部分可以交给朝廷,另一部分可以用来建立粮仓,收购百姓的粮食,尽快的将临橫府内的常平仓建立起来。

只要今年临橫府不闹天灾。

下官有信心能在临橫府内建立十六处常平仓,并且可以用粮食堆满它们。”

王曾听完了这话,没有言语,而是侧头看向了寇季。

寇季耸了耸肩膀道:“我手下的兵马不是什么专业的搜捕手,在查抄此地的时候,难免会有疏忽。

所以被人趁机捡了漏,怨不得任何人。

至于钱通刚才所说的,发卖宅子、商铺,是我许可的,此事不假。

我们既然拿下了此地,并且要治理此地,就应该让此地尽快的繁荣起来。

而不是让此地长期的穷苦潦倒下去。”

王曾长叹了一声道:“老夫知道非常之时,该用非常之法。可便宜了那些商人,老夫心里实在是不是滋味。”

在王曾心里,便宜百姓可以,便宜商人绝对不行。

寇季坦言道:“人家又不是犯法得的那些古玩字画,人家可是合法卖过去的。”

王曾又叹了一口气,没有再多言。

寇季见此,看向了钱通道:“你做的不错,我面见官家的时候,会向官家提及你的功劳。”

钱通大喜,向着寇季和王曾躬身施礼。

“多谢王相,多谢寇相……”

这厮也是一个人精,不仅会办事,也会做人。

明明是寇季说会向赵祯提及他的功劳,可他却将寇季和王曾一起感谢了。

寇季笑着摆摆手道:“行了,下去让你们的人准备准备,让他们安顿好跟随而来的将士,并且划拨出一块营地,供留守此地的禁军将士驻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