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62章 赵祯的准备(第3/4页)

朕此次针对的是商贾,百姓们明白了其中的内情以后,应该不会跟朕作对。”

寇季点着头,问道:“官家准备了多少邸报?”

赵祯听到这话,勾起了嘴角,嘿嘿笑道:“还是四哥了解朕。朕的江山社稷被那些豪门大户们祸害了许久,如今有机会反击,朕自然会反击到底,绝对不会再给那些豪门大户曲解朕政令的机会。”

寇季狐疑的道:“到底多少?”

赵祯放声大笑,“一千万份!”

寇季瞬间就想骂人。

赵祯简直是疯了。

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一个行业。

寇季觉得赵祯再这么疯几次,报业大概就产生了。

寇季深吸了一口气,哭笑不得的道:“官家还真是大方……臣记得当初国库里空荡荡的时候,官家连一碗羊肉汤都舍不得喝。

如今,为了推行政令,居然准备了一千万份邸报。

其中的花费,说出去会让人发疯的。”

赵祯正色道:“朕可以吃糠咽菜,但朕绝不允许朝野上下的官员和地方上的豪门大户再蒙骗百姓。”

寇季笑着摇头道:“那到不至于……别说一千万份了,就算是一万万份,官家也能轻而易举的印刷出来。

官家没必要苛待自己。”

赵祯认真的道:“朕不会对不起百姓,更不会挥霍民脂民膏。”

寇季点点头。

赵祯这话不是在装样子,而是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因为历史上他就是这么干的,只有晚年求儿子的时候,干了一些荒唐事。

但影响不大。

一个‘仁’字还是稳稳的扣在了他的头上。

现在的赵祯,跟历史上有所不同。

他比历史上的更霸道、比历史上的更蛮横、也比历史上的更英武。

但是他那一颗仁心,却没有变。

寇季笑着道:“臣自然知道官家的心思,臣只是觉得,下次官家做这种事情的时候,跟臣说一说。

臣刚才仔细盘算了一下,官家你硬生生将一门赚钱的生意给弄成了赔钱的生意了。”

赵祯一愣,狐疑的道:“四哥的意思是……邸报是一种生意?”

寇季笑着点头,“邸报按理说只能发往各地地方衙门,不能发给百姓。所以官家印刷了一千万份邸报,发给百姓,却有一些不妥。

官家可以依托于一字交子铺,创立一个交报或者民报。

将朝廷一些惠民的政令书在上面,发卖出去。”

赵祯沉吟着道:“会有人买?就算有人买,也赚不了几个钱。”

寇季笑着摇头,“可以两面书,一面书朝廷政令,以及朝政上的变动,另一面书农政、商政的变化,以及一些地方上的知名商行。”

赵祯挑着眉,盯着寇季,道:“四哥的意思是,除了发卖书报赚钱以外,还能从那些知名的商行手里赚钱?”

赵祯如今并非是对商业一窍不通的人。

他本就是一个聪明人,读了那么多商业方面的书籍,对商业的了解已经非常深了。

所以只需要寇季稍微提醒一下,赵祯就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寇季听到了赵祯的话,笑着点点头。

赵祯沉吟着道:“朝廷的政令和民间商贾混在一起,是不是有些不太妥当?”

虽然如今赵祯和寇季在做商业方面的革新,可士农工商的借机并没有变。

商业是贱业,商人是贱籍。

贱业和朝廷的政令挂钩,会被人看不起,也会被人诟病。

寇季笑着道:“找一个商人去做此事就好了,朝廷不插手,就算有人有非意,也算不到朝廷头上。”

赵祯思量着点点头,看向了寇季笑道:“四哥说的在理,那张成朕就笑纳了。”

寇季脸上的笑容瞬间僵在了脸上。

赵祯笑眯眯的道:“四哥不要小气,朕手里没人,只能借你手里的人一用。四哥不觉得,若是咱们做书报的话,张成是最适合的人选吗?

他此前掌控着万象楼和万象典当行,遍布大宋。

如此庞大的产业,他处理起来游刃有余。

处理书报,自然轻轻松松。

更重要的是,朕收回四哥府上在各地的铺面都还留着。

借着那些铺面开设书报,张成也熟悉,也容易管束。

用他,时间最短,效果最好。”

寇季叹了一口气,哭笑不得的道:“官家是吃定臣了?”

赵祯笑容灿烂的道:“你是朕的兄长,朕也就只能在你身上讨一个便宜。找别人,别人会说朕是在欺负人。”

寇季摇着头道:“罢了罢了,张成不愿意去韩地,留在汴京城养熊,确实有点屈才了。官家能给他一份营生,也是他的造化。”

赵祯满意的点头笑道:“张成是个倔脾气,朕之前让他帮朕操持万象楼,他帮朕操持了两个月便请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