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78章 逐渐脱胎换骨的大宋(第3/4页)

下次会面,恐怕到几年以后了。

也许是几十年……

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再相见……

古人的离别远比后世要残酷。

往往一次离别,就是永诀。

曹佾离去以后,汴京城还是那个汴京城,满朝文武还是那一群人。

只是寇季门下的学生多了一个。

赵润的亲弟弟赵泽。

皇家起名字就是讲究,赵润是三点水开头,其他皇子也是三点水开头,赵润是单字,其他皇子也是单字。

唯一的区别是,在诸多皇子当中,唯有赵润一个人有爵位。

赵匡胤问鼎天下的时候,定下了一个规矩。

皇子不到年龄,不允许出宫,也就是不出阁。

不出阁就不能加爵位。

唯有出阁以后才会赐宅子赐田,加官加爵。

此规矩到了赵恒手上,被赵恒给破快了一个干干净净。

赵祯如今又重新捡了起来。

为了维护他父皇的颜面,他给嫡长皇子封了爵。

算是将他父皇破坏的规矩,缝补了一下,看着不再破破烂烂。

赵泽只是一个刚学会说话的小娃娃,粉粉嫩嫩的,走路东倒西歪的,似乎随时都能跌倒。

两个嬷嬷、两个宫娥守在他四周,心惊肉跳的看着他在咯咯笑着四处乱窜。

赵泽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追着狄咏的手,一起去摸苏轼胖胖的肚子。

也就是狄咏和苏轼两个年龄跟他相近的人才能接近他。

其他人接近他,他会躲着。

寇季任由三个小家伙在院子里玩,自己坐在书房门口,一会儿看看书房里正在做作业的王安石、曾巩、赵润、苏景先,一会儿看看门外的玩耍的三个小家伙,十分惬意。

自从寇卉那个混世魔王跟着赵絮去华山拜仙以后,寇季教学的日子就过的无比的清闲。

欧阳修、苏洵、文彦博、包拯等人回京以后,寇季身上的担子就轻了不少。

不用每日里趴在案牍之间。

欧阳修等人会配合着各部主官,将各部的琐碎事情处理的妥妥当当,只留下一些大事,奏到了政事堂交给寇季裁决。

寇季顺手就扔给了赵祯。

他如今在帮赵祯带孩子,赵祯多忙碌一点也是应该的。

如今欧阳修等人在各部忙着做清查,朝廷的大方向都在清查上。

算是一次朝野上下彻底的清查。

寇季和赵祯只需要在他们清查的过程中,润物细无声的将自己早已修订好的律法按插进去即可。

清查天下的过程中,一些不合时宜的政令导致的错误,就得改,改正的过程就是一个修订律法的过程。

无论是寇季,还是赵祯,他们修订律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大宋强盛。

他们二人不求名不求利,所以没必要将修订律法的事情大张旗鼓的宣扬出去,闹的沸沸扬扬的,平白无故的给自己找麻烦。

在寇季看来,无论是范仲淹等人主持的庆历新政,还是王安石主持的变法。

前期都喊的太凶。

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要做大事一样,喊的朝野上下人尽皆知。

明明白白的告诉天下间所有人,朝廷要动谁的蛋糕。

人家要是不找你麻烦,那就怪了。

他们总以为自己将大义的话放出去,天下就有无数仁人义士响应他们。

殊不知仁人义士只是少数。

更多的是一群恨他们不死的对手。

他们最大的盟友百姓,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手里也没有权力。

他们似乎也不怎么在乎盟友的反应。

他们总是固执的以为,只要自己做的事情对盟友有益,盟友们只需要景从就好了,不需要发声。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的革新注定一败涂地。

寇季和赵祯就不同,该狂放的时候就狂放,该润物细无声的时候就润物细无声。

打一个巴掌给一个甜枣的手段永远也不会过事。

这种事情就应该大张旗鼓的做。

没有甜枣给,就要润物细无声。

像是革新皇亲国戚对大宋的影响,在打了胜仗以后,借着胜仗带来的威严,顺手将他们铲除。

并且昭告全天下人。

不仅顺利的革除了皇亲国戚对大宋的影响,也借着皇亲国戚的脑袋和财富,收拢了一拨民心。

革新商律,也是如此。

下重手处置了官员中间的从商者,顺手推出了优厚的商律,打了官员,拉拢了商人,让天下人皆拍手叫好,官员们有气也没地方出。

像是刑部如今正在悄悄推行的刑律革新,就有点润物细无声。

从包拯奏请更改登闻鼓的条令开始,包拯总是能从一些陈年旧案中发现一些律法上的缺陷,奏请赵祯和寇季。

赵祯和寇季就能顺势将已经修改好的律法推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