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0章 大财主寇季,败家翁寇准(第3/4页)

可他们的子孙后辈没有子承父业的意思。

所以他们很不高兴。

寇季了解的这个情况以后,稍微思量了一下,果断的决定,推行全民兵役制度。

寇季比任何人都清楚,武力才是一个政权的根本。

一个政权若是失去了武力,那就离死不远了。

庆国的宋人有资格享福,因为他们的一切富贵都是他们自己双手拼杀出来的。

但是享福的同时,绝对不能荒废武力。

不仅如此,还得不断的加强武力。

寇季将自己的想法跟军中的几个将领说了一下,得到了他们一致响应。

辞别了军中的将领以后,寇季带着人,跟着寇天赐赶往了已经更名为庆都的韩都。

韩都的城池并不大,不及汴京城三分之一,已经发展了多年了,人口也没有暴涨上去。

繁华程度更没办法跟汴京城相比。

唯一可取的就是在韩都内有一座天下最大的书院,占地面积,书籍储备良,超过了大宋任何一家国学。

山长寇准,更是有天下圣贤之名。

寇季站在韩都外,看着那低矮的城墙,看了许久,最终决定将韩都拆了重建。

韩都内除了文昌书院外,剩下的地方全部拆了重建,包括那个看着比汴京城原寇府大宅大不了多少的原高丽王宫。

不是寇季想要劳民伤财,实在是韩都没有一件寇季看得上眼的。

别的不说,就拿下水来说。

汴京城的下水道里能跑马,江宁府的下水通道足足有六尺长。

而韩都内的下水道,就只有桶口粗细。

最关键的是,还不是遍及整个韩都,而是直通原高丽王宫和高丽几个大勋贵的府邸。

寇季在领着人入城的时候,一边巡视韩都,一边考虑着重建的计划。

到了韩都的原高丽王宫,寇季让寇天赐和向嫣看着安置跟随过来的人,他带着苏洵、狄青、包拯前去文昌书院里拜见寇准。

文昌书院很大,里面有树林、有假山流水、还有池塘、廊道、亭台阁楼更是多不胜数。

在文昌书院内,有两个巨大的建筑。

一个是集体讲学用的思贤堂,一个是用于藏书的白石楼。

思贤堂很大,是个圆环形。

外环是一圈廊道,廊道的墙壁上雕刻着各种先贤文典籍。

读书人可以在廊道里读书,也可以坐在廊道边上的长座上欣赏先贤典籍。

内环也是一圈酷似廊道的样子,只不过没有廊道那么多的柱子。

脚下有三阶,每一阶长八尺。

上面放着桌椅,桌椅边上还立着一个书架。

每一套桌椅书架,配备一位学子。

先生就在正中露天的圆台上讲学。

圆台四周是一圈圆形的水环,似乎通着地下水脉,有活水流淌。

雨天下的雨,也会汇入水环中。

白石楼是一个占地面积比思贤堂还大了十倍的藏书楼。

通体以白石搭建,有三层,高四仗,雕刻了许多颇具汉家文风的东西。

在白石楼四周,是一圈环形湖,环形湖存在的目的,是为了防火。

三层白石楼。

第一层是巨大的抄本和印刷本的藏书室。

第二层原籍藏书的地方,一般不对外开放。

第三层是藏一些名家孤本的地方。

目前一层已经有二十万册书籍,二层和三层相对会空旷一些。

毕竟庆国文昌书院建立不久,底蕴还没那么深厚。

以后大食书籍中的一些珍品被藏入其中。

一些不怎么珍贵的会放在二层。

一层全部放的是手抄本或者印刷本,供人翻阅。

毁了就毁了,不用心疼。

寇季带着人在文昌书院里找了一圈,最后在思贤堂内找到了寇准。

寇准坐在思贤堂内的圆台上假寐,身边有两个老仆伺候着。

寇季到了以后,并没有惊动寇准,几个人就在一旁候着。

一直到寇准醒了,寇季、苏洵、包拯、狄青四人才迎上前。

寇准也不知道吃了什么灵丹妙药,人不仅没见老,反而变得又年轻了许多,一头黑白相间的头发,如今彻底变成了一头黑发。

若不是他脸上的皱纹并没有消减,寇季都会认为他是真的返老还童了。

“祖父……”

寇季跪在了寇准身前呼唤了一声。

寇准愣愣的打量了寇季两眼,在寇季身边盘桓了一圈,狐疑的道:“王曙舍不了富贵?”

寇准心思通透,没看到王曙的身影,就知道王曙舍不得汴京城的富贵,没有跟寇季一起到庆国。

寇季清楚,寇准在意的不是王曙,而是王寇氏和王远。

寇季略微摇了一下头。

寇准撇了撇嘴,低声骂了一句,“蠢货……失去了你我祖孙庇护,他还想留在汴京城享福,他想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