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章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第3/4页)

寇季赞同的点点头,“有道理,大宋身为四海霸主,大宋的皇宫就应该奢华一点。”

说完这话,寇季对脸色难看的李迪笑道:“除了今岁的朝贡外,我再额外捐五万贯,聊表心意。”

李迪直直的盯着寇季道:“你知道的……老夫不是这个意思……”

寇季淡然笑道:“我觉得你就是这个意思。其他的意思我也不会理会。大宋朝堂上多的是能人,所以你不该找我。

我这个人,除了有钱,其他的什么也没有。”

说完这话,寇季不再搭理李迪,拉着刘亨一起去挖地。

李迪脸色一变再变,最终目光落在了文彦博身上,长长的感叹了一声,“你们好能耐啊。”

文彦博脸色一白,“当年的事情……”

李迪甩了甩袖子,“老夫当年若是在朝堂上,绝对不会允许官家胡来。老夫更不会做出对不起自家先生的事情。

即便是老夫和自家先生政见不合,那也会摆在明面上。

即便是老夫觉得自家先生有问题,也会明面上问清楚。”

文彦博神色一暗。

“那官家迁都的事情……”

李迪斜着眼,盯着文彦博冷笑道:“与我何干?”

文彦博愕然的看着李迪。

李迪不屑的道:“他就是官家身上唯一的束缚,你们亲手将这个束缚接下来,释放了一头猛龙,那就要做好承担猛龙行云布雨带来的灾难。

他又不是厕筹,你们还想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官家都不敢。

你们算什么?”

李迪说到此处,摆摆手,一边往田地外走,一边不咸不淡的道:“以后再有这种事,别找老夫了。没有你们,老夫到庆国,那就是座上客。带上你们,老夫就是恶客。

老夫又没有得罪他,凭什么跟你们一起承担他的怒火。”

文彦博站在原地,看了看远去的李迪,又看了看正在地里奋力挖掘红薯的寇季,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他心里充满了悔恨。

但是没有一点作用。

文彦博并没有在庆国待多久。

在没有达成目的以后,他就离开了庆国,另想他发。

反倒是李迪在庆国住了一个月。

没了文彦博在身边,李迪在庆国活的那叫一个滋润。

一个月后,寇季将李迪送到了鸭绿江边上。

李迪在临别之际,拉住了寇季的胳膊,迟疑再三,开口道:“你真的不回去劝劝?”

寇季叹了一口气,“为什么要劝?”

李迪沉声道:“迁都影响国运……”

不等李迪把话说完,寇季就粗暴的打断了李迪的话,“迁都影响国运?我怎么没发现?大宋是在鼎盛时期迁都,又不是被迫迁都,何来影响国运一说?

影响国运的事情,大宋做的多了,也没见大宋分崩离析。

你活了这么大年纪了,还信这些?”

李迪苦笑着道:“反对的人太多了……”

寇季不咸不淡的道:“迁都影响的只有利益。豪门大户和达官贵人们的利益。他们大部分家底都在汴京城。

大宋迁都,他们的利益就会大大折损。

所以他们才会反对。

他们反对,不是因为迁都不对。

而是因为反对影响他们的钱袋子。

从头到尾都是钱的原因。

我不信你看不明白。”

李迪叹了一口气道:“你既然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老夫也就实话实说。迁都确实影响了满朝文武的利益,所以满朝文武才会齐齐反对。

老夫之所以愿意为此事奔走,是害怕官家因为迁都和满朝文武离心离德。

你也清楚,一个朝廷,君臣离心离德的话,会出大问题的。”

寇季一脸淡然的道:“我从没有见过胳膊扭过大腿的。臣子既然不用心侍奉皇帝,那皇帝换一批就是了。

大宋朝,从来不缺臣子用。”

“可是……”

“行了,你别为那些达官贵人当说客了,你说再多,也不会改变我的心思。我也不怕告诉你,迁都的事情就是我教给赵祯的。

你觉得我会自己推翻自己?”

李迪听到此话,一脸愕然的盯着寇季。

寇季淡然道:“你别这么看着我,迁都对大宋也有好处。若是没有好处,赵祯也不肯听我的。”

李迪嘟囔道:“难怪……难怪官家会一意孤行,谁劝也不听,原来是你的注意。罢了罢了……老夫以后不参与此事了。”

说到此处,李迪仰着头盯着寇季,郑重的道:“老夫此生许给了河西,等到老夫死了以后,也会埋在河西,到时候你别忘了到老夫坟头上香。”

寇季微微皱眉,“你这不是为难我吗?”

李迪瞪着眼,盯着寇季道:“你就那么不愿意回大宋?大宋能有今日,九成九都是你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