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6章 文庙的新圣人(第3/4页)

老夫也想,很想。

可老夫觉得自己没那个资格。”

寇季笑着道:“祖父想就行了,剩下的不用管。”

寇准看着寇季,沉声道:“你可别胡来。”

寇季认真的道:“我可没胡来。”

寇季说完话,心里默默的补充了一句……胡来的是赵祯……

虽然寇准表现的十分谦逊,可是寇季却看得出来,寇准是真的想进去。

别说是寇准了,就是寇季自己,也想进去。

寇季之所以没有一口回绝赵祯,就是因此。

寇季陪着寇准说了会儿话,王寇氏端着一碗稀粥入了房门,见到了寇准清醒了以后,父女两个人抱在一起痛哭了起来。

寇季没有打扰他们,悄然退出了房内,然后给赵祯去了一封长信。

至于赵氏的人情,寇季认下了。

赵祯在拿到了寇季的长信以后,征求了一下满朝文武的意思。

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拒绝的。

没办法,他们都欠寇季的。

大宋民间的读书人中间,也没有人有微词的。

因为寇准编撰的那一部让他们所有人大开眼界的世界第一史,足以堵住他们所有人的嘴。

赵祯见朝野上下没人反对的,就果断将寇准的画像从昭勋崇德阁里请了出来。

大宋官方既然要为寇准封圣,那寇准就不适合再待在大宋朝廷供奉臣子的昭勋崇德阁。

赵祯可不敢厚着脸皮将一位圣人放在自己的臣子之列。

因为赵祯就算是再厉害,你也不能将一位成圣了的人,当成臣子看待。

那是不敬。

赵祯请出了寇准的画像以后,为寇准雕刻了神像,送进了各地的文庙。

不过寇准的神像跟文庙里的其他神像不同。

寇准的神像上面裹着红绸,裹的严严实实的。

寇准如今是生人,可以立神像,但是立了神像以后,必须用红绸裹上。

若是不裹,那就不是在给寇准封圣,而是诅咒寇准早死。

赵祯此举,有向寇季低头示好的意思,怎么可能留下瑕疵。

寇准的神像被奉进了文庙里以后,立马就火了。

火的一塌糊涂。

之所以会火,不是因为寇准被封圣了。

而是占据着辽地教化的王安石、曾巩等人,果断将寇准奉为了他们传扬的儒家新学的圣人。

以前他们宣扬儒家新学,没有跟脚,总是被人喊打喊杀。

如今他们给自己找了个跟脚。

一位圣人,开创一个学派,不过分吧?

有圣人做跟脚,我们再次宣扬新学,你们总不能再喊打喊杀吧?

儒生们知道此事以后,气的跳脚,可却没有办法。

因为寇准学的是纯正的儒学,寇准被封圣,那就是儒家圣人。

儒生们总不可能为了打击王安石、曾巩等人,将一个圣人往外推吧?

更重要的是,王安石、曾巩等人为了落实自己的跟脚,居然炮制出了一幅《寇公授贤图》。

一个高大的寇准画像下面,蹲坐着两个听课的顽童。

一个叫赵祯,一个叫寇季。

偏偏这两位知道了此事以后,什么也没说。

算是默认了王安石和曾巩炮制出的这幅图。

这两位是人能得罪得起的?

诸天神佛如今见了他们都瑟瑟发抖,凡人能得罪得起?

寇季被王安石和曾巩弄成了寇准的徒弟,王安石和曾巩作为寇季的徒弟、赵祯的师侄,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寇准的徒孙。

一口气抱住了三条金大腿。

儒家新学算是彻底在大宋站稳了脚跟。

大宋的儒生捏着鼻子默认了儒家新学的存在。

然后王安石和曾巩二人开始疯狂的在大宋传授新学。

新学的门徒也逐渐的走进了各地的县学。

对,就是县学。

国学立面大儒太多,他们插不进去手。

所以他们果断釜底抽薪,去了县学。

儒生们见此,也开始走入了县学。

一时间,大宋县学的师资力量,居然达到了一个超标的状态。

此事闹起来以后,足足闹了三年多,也不见停歇。

三年多时间,寇季都陪在寇准身边。

也不知道是寇准封圣产生了喜气,冲淡了寇准身上的死气,还是寇准再一次干翻了阎罗王。

在病榻上躺了三年的寇准,硬生生的有好了起来。

整个人看着比以前还精神。

寇季眼看着寇准甩着一头黑发,精神焕发的在院子里散步,完全不知道说什么好。

“去,给老夫取酒来。”

寇准在院子里晃荡了一大圈以后,豪迈的喊了一声。

寇季有些无奈的道:“祖父,您如今大病初愈,不适合饮酒。”

寇准瞪着眼道:“老夫都不在乎,你在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