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逐光》片花发布(第4/5页)

“有什么问题,吃饱饭再想。”

就在苏哲差点儿再度陷入回忆思考的状态中时,苏妈妈的一声呼唤及时将他唤醒了过来。

苏哲揉了揉额头,有些头疼地小心挪动到了饭桌前,坐下开始享用自家老妈为自己精心准备的家常菜。

闻着温暖而熟悉的家常菜的味道,吃着自己喜爱的食物,直到此时,苏哲才感觉自己紧绷的精神有了一丝丝的放松。

在苏哲位置的对面,苏妈妈抬眼,看到原本正襟危坐的苏哲,身形终于有了一丝放松的姿态,心里略微松了一口气。

作为心理学的专家,苏妈妈苏晚琴本人正是s省体工队外聘的心理顾问之一。因为自家爱人也是运动员出身的教练员,几十年来一直与体育圈子有割不断的联系,苏晚琴自然了解体育圈子里大多数人的心理健康情况如何。

普通人总认为,爱运动的人不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或者认为运动可以缓解、压制部分心理疾病的症状。但事实上,根据权威组织统计显示,运动员患有心理疾病的概率,甚至要高过于普通人群。

其实这并不难理解,运动员往往对于成绩有着强烈的执着,当对成绩的迫切期待与现实中难以达到目标成绩的冲突不断发生时,强烈的焦虑感也会随之降临。而对于成绩优异的运动员来说,荣誉感、责任感乃至于比赛中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的负疚感,都会对运动员产生心理上的重压。

身体上的伤病看得见摸得着,但心理上的疾病,往往难以察觉,而当问题产生并加重时,更容易让人悔恨莫及。

作为苏哲的妈妈,苏晚琴当然明白,自己家的这个儿子脾气有多么地倔强。

不论是当初意外进入娱乐圈,甚至不惜离家出走,哪怕在娱乐圈中受到再多的打击、冷遇,也仍旧固执地训练。

又或者是退出娱乐圈后,重新返回s省体工队后,从两个月前仅仅是参加省运会就引发众人声讨,到现在已经拿下全锦赛的男子百米冠军。

这背后是怎样的倔强与执着在支撑着他?又有多少被他闷声抗下的坚持?

苏晚琴想起不久前,丈夫曾和她说,他们家这儿子,才跑出10秒18的成绩,就想着要突破10秒05这个奥运门槛了,八成是因为看到陈志受了伤,想要替他小志哥卸下一些重担。但是他就刚回来训练这么一点儿时间……又哪儿有可能呢?

而就在前天,她亲眼在全锦赛的直播中看着自己的儿子,哪怕是脚上带着伤,也还是跑出了10秒11的成绩。

在跑过终点线后,她曾经注意到他回头看向计时器的那个动作,以及当时他脸上显而易见的失望与对自己的不满。

此时,再想起那句“又哪儿有可能呢”,苏晚琴不由得心里一酸,有些心疼自己这个在不知不觉间背上了不知多少心理重担的傻儿子。

晚饭的时间过得很快,吃完饭后,苏妈妈干脆地把苏哲赶到厨房,让他倚靠着洗碗池将碗洗了。自己则将家里的音响打开,开始播放柔声舒缓的轻音乐。

厨房里的苏哲一边洗碗一边有些好笑地回头看向客厅:“老妈,怎么突然这么享受生活的?”

苏妈妈笑着没有理会他,只是随手开始收拾起家里的边边角角。

或许是因为手中有活儿,再加上轻柔的音乐舒缓,苏哲在洗碗的时候倒没怎么再想到训练中、比赛中的事情。

当手中的碗筷洗碗收拾好后,苏哲小心地挪到了客厅,随即又被自家老妈逮住,陪她看起了长达一百多集的家庭剧。

看着电视剧里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听着身边自家老妈的吐槽,苏哲不知不觉间放松了身体,开始倚靠在沙发上,时不时笑着回应几句苏妈妈的吐槽。

苏寅生回到家里时,看到的就是客厅里一片温馨和乐融融的景象,虽然心里还是挺开心的,但是一瞥眼看到苏哲脚上的伤,他就又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

“爸。”苏哲抬眼看到苏寅生,挠挠头跟苏寅生打了个招呼——哪怕是这会儿看到苏寅生,他都忍不住想起昨天晚上长达30分钟的魔音灌耳。

苏寅生瞥了他一眼,然后一脸不爽地哼了声,又在接收到苏妈妈不满的瞪视后,才假装干咳地撇过了这一茬儿。

“那什么。”苏寅生瞪了眼苏哲:“既然回来了,这些天就给我好好休息。”

对于这样的叮嘱,苏哲自然乖乖点头表示听从。

哪儿想到,苏妈妈倒是在边上有了不同的意见。

“休息什么?不是就普通挫伤吗?小哲今天回来后,我看过伤处了,没那么严重,再有个三五天就能好了。”苏妈妈一边给电视关了静音,一边回头道:“后面空着的几天,反正不能大体量训练,就让小哲找找朋友,到处去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