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决战于野!(第2/4页)

“报!日军已在十里之内!”探马再报。

李洛淡淡道:“颜隼,传我军令,惑敌!”

“诺!”颜隼冲出大帐,来到中军大鼓前,“咚”的一敲,顿时九万大军皆回首。

接着,颜隼就打出一杆黑旗,画个圆圈,再一舞。

这是李洛事先安排的“惑敌令”,专门用黑旗。

全军将士接到“惑敌令”,原本站立的笔直的兵,立刻坐的坐,蹲的蹲,全无一点严整的军容,就是各军战旗,也歪歪斜斜。

顿时,肃杀严整的军阵,就变得松松垮垮,不复之前的气势。

没过多久,北方就出现一望无际的大队人马,远远望去,一片旗帜的海洋,煞是壮观。与此同时,钟声,鼓声,木笳声,法螺声,埙声,尺八声,一起奏成一片,悠悠传来。

这是日军自古特有的行军乐,学自唐朝。但如今中原军队早已不用。

行军乐旋律悲壮,蕴含着风萧萧兮易水寒,视死如归的意念。日人一直青睐悲情之美,认为悲情沉郁比乐观激扬更有力量。这也是为何后世日国的国歌《君之代》,听着像丧歌的原因。

李洛听到日军的行军乐,也不由有点感慨。

说起来,日国还真是古典华夏的好学生啊。古典华夏在宋代开始断层,某种意义上讲,宋代抛弃了很多古典华夏传统,开始了彻底的世俗化。

宋代的世俗化,是反封建的第一次人性的解放,因为太过于超前,国民自我意识觉醒太早,又没有相应配套的生产力,所以被周边蛮族揍的鼻青脸肿。

慢慢的,行军乐渐息,大队日军已经在前方三四里处停下,整队。

紧接着,一个身穿红色胴丸,背插两面靠旗的日军“使番”,骑着木间马,不紧不慢的向东征军军阵而来。

这日军“使番”来到阵前,用生硬的汉语大声说道:“请允许,我军列阵,既毕,则战!”

说完,使番再次调转马头,奔回日军大阵。

这也是日军作战的一个规矩,两军相遇,互相遣使说明,列好阵势再战。

当然,这只限于堂堂对阵之下,倘若袭击或者埋伏,当然不会这么干。

难道日军不怕东征军突然攻击吗?

不怕。

三四里的距离,穿甲的步兵冲过来那是徒耗体力,而且军阵必乱,上将不取也。至于骑兵,又不需要刻意列阵,直接就能迎敌。

所以,这只是个战场礼仪罢了。

不过,东征军却没有派军使过来,告诉日军,说什么允许列阵合战。

“欸……蒙元蛮夷,果不知礼!”日军大阵中的总大将少贰经资,鄙夷无比地说道,脸色铁青一片。

这几天,他简直是煎熬无比,焦虑万分,恨意滔天。

他被该死的元寇骗了,竟然率兵北上防守大宰府,却不想元寇虚晃一枪。

九州水师尽丧,船只尽失,他变成了聋子和瞎子。

结果,竟然让元寇潜入有明海峡,直接在毫无防备的大牟田登陆了!

更让他愤怒的是,元寇登陆后竟然连屠三城,大肆劫掠,如此残暴狠毒的对待神国百姓,真是奇耻大辱!

在得知消息后,少贰经资大惊失色,原本以为元寇必定很快兵临大宰府,他兵力不足,所以第一时间就布置大宰府的防御,打算凭借大宰府的坚城高墙,严防死守。

可是等了几天元寇未到,反而是守卫平户的北条实政到了。两人合兵一处,军势大振,部下又群情激奋的纷纷请战,少贰经资等人才决定南下堵住元寇,决战于野。

水师尽丧后,日军只剩下八万余人。少贰经资又紧急动员了大宰府一万多青壮农兵,凑齐了十万人马,这才放心大胆的南下。

他的底气,主要来源于宇都宫贞纲的近五万骑兵,以及自己麾下最精锐的一万“马回众”铁甲兵。

少贰经资的马回众(中军),主要是九州底层武士御家人子弟组成,人人悍不畏死,是他手里的一张王牌。

而宇都宫贞纲的近五万骑兵,数量也数倍于元寇骑兵。

加上哀兵必胜,又有何惧!

如此军势,怎么能贪生怕死的防守大宰府,任由元寇荼毒九州?

所以,必要在此一战定胜负!

“大将军阁下,你看我军阵势如何?”日军很快就列好军阵,然后少贰经资问北条实政道。

此时的少贰经资,也是意气风发,豪气干云。这神国从古到今,有谁指挥过十万大军,与国敌堂堂正正决战于野?

再也没有了,只有他少贰经资。此战若胜,挟救国之功,他未必没有问鼎幕府的机会。

北条实政是幕府委任的“镇西大将军”,名义上是九州日军的最高统帅,可实际上,最高指挥官仍然是九州防御总大将少贰经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