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唐国新政……中堂调兵(第2/4页)

这道令旨重重敲打了文官,说白了就是,你们别哔哔,你们懂什么,老老实实听命就是。要是再动不动进谏劝阻,那到底算不算公心,就是我说了算。

林必举等文官看到李洛的令旨,无不出了一身冷汗。他们原本以为,君侯和夫人都是很好说话的人,应该会察纳雅言,是仁宗一般的君主,想不到并不是那么好说话啊。

但是,李洛和崔秀宁都没有想过撤掉林必举。林必举不过是以宋朝名相标榜,在这个时代,并无不妥之处,只是跟不上两人的思维罢了。

这两年,林必举兢兢业业做了很多事,也是能干的,基本上把政事管理的井井有条。只要他以后不要保守,还是能用的。

所以,在经过李洛的严辞敲打后,崔秀宁又派人给林家送了十斤鱼翅,以示安抚。

如此一来,新政就轰轰烈烈开始了。

除了增加女科考试,官吏一体,设立乡村公所外,新政出台的东西越来越多。

四月十八日,崔秀宁下诏设立三级学堂,取代宋朝的私塾和书院。并规定,每个村设立村学堂一所,凡是五岁以上十岁以下的孩童,无论男女,必须进学。

村学堂暂设教师一人,学制五年,主要教授百家姓,千字文,农历,以及还未编写的《华夏简史》,《华夏地理》,《算术》。

每乡设立乡学堂一所,学制三年。浅学经史子集和六艺。六艺中的数,骑,射为必学。考试不及格的,不予毕业。

各县设立县学堂一所。考试入学,学制三年,教授经史子集和六艺,骑射由军士教授。毕业成绩优秀的,授予秀才功名。

秀才可以参加科举,参加武官考试。通过科举的,授予文士;通过武官考试的,授予华夏武士。另外规定,军中具有锐士以上军衔的,也授予华夏武士称号。

无论文士还是华夏武士,统称为“士”。

士,就是唐国的统治中坚。但士也要缴纳赋税。

四月下旬,又出台一项不算新的新政内容:建立道庙。

始祖庙祭祀炎黄,老君庙祭祀老君。文庙祭祀孔子和孟子,武庙祭祀关羽和岳飞。合称道家四庙,属于官庙。四庙之中,始祖庙为首。

这本身不新鲜,可新鲜的是,规定了道官等级以及仪式。

道官根据庙宇大小和职务,分为天师,道长,道师,道子四等。道官必须由“士”来出任,其中武庙还必须由华夏武士出任道官。

当然,唐国现在不可能有道官,但先设置好,总归没有错。

最高等的始祖庙,称为炎黄帝宫;最高等的老君庙,称为太上道宫。最高等的文庙,成为至圣文宫。最高等的武庙,称为忠武神宫。

宫以下,按照规模称为庙,观。

老君庙已经建好,崔秀宁根据李洛的意思,直接将老君庙改成了海东道宫。再令日国苦力修建炎黄帝宫,至圣文宫,忠武神宫。

四庙按照不同的时节祭祀。祭祀时的礼仪,类似孔庙。凡军民官吏遇到婚丧嫁娶等事,都要去附近的某庙祷告祈福。

甚至,将神话中黄帝飞升的三月三日,定为“飞天节”。

李洛煞费苦心搞出这个,就是为了强大华夏本土宗教的力量,建立民族信仰,提高凝聚力。

有了这个,人口众多的中原,再也不会被异族轻易征服。

……

“夫人,请看此刀,乃日国工匠用百炼刚精心打造,很是锋利。”

在规模最大的匠造处,顾铠正将一把新打造的唐刀,小心翼翼的递给崔秀宁。

唐刀,也是根据李洛的意愿打造的武官制式佩刀。锐士以上军衔,以及华夏武士,警官,皆可佩戴此刀,也是身份的象征。

除了上朝和面君之外,任何时候都可佩刀。

这唐刀的款式,和历史上的唐刀极其相似,只是刀柄稍短,但仍可双手握持。整个刀身线条既优美柔和又大气阳刚,卖相极好。

崔秀宁手握刀柄,感觉很是舒适,轻重也刚刚好,不由很是满意。崔秀宁试了试刀,锋利程度和倭刀相同。

不同等级的唐刀,只是刀柄和刀鞘的装饰不同。低级武官的唐刀,刀柄刀鞘无华,但中高级的刀,刀鞘和刀柄就有了装饰。

但每把唐刀的刀柄,都铭刻了八个字:忠君报国,向死而生。

“夫人再看,这是汉剑,也是令日国工匠打造。汉剑和唐刀用材相同,锋利程度类似,但更轻一些。”

崔秀宁放下唐刀,拿起造型古朴的汉剑,拔剑出鞘,顿时寒光如水。

刀柄上同样有八个字:忠于王事,恪尽职守。

这是文官的佩剑!

新律规定,凡是村正以上文官,皆可佩戴汉剑。但卸职之后,就要缴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