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唐国,如同一张慢慢拉开的弓!(第3/4页)

“好了董虎臣!天子名器,何等重大,岂能如此僭越妄称!此话以后不得再说!”萧隐的声音似乎发怒了。

他戴着面具,到底有没有真的发怒,却是谁也不知。

“诺!”董四三很听话的遵命,一点也不因为萧隐训斥自己而生气。

但是,接下来萧隐的反应,证明他对董四三更加看重了。

“董虎臣,本座任命你为诛魔将军,许你在我教青壮中招募一万兵马,秘密编练诛魔军。”萧隐下令道,竟是让董虎臣组建一支新军。

这绝对算重用了。

董虎臣二话不说,问都不问,斩金截铁的下拜道:“诺!属下遵命!”

不问粮饷,不要军器,不说困难,而是直接领命。

这就是萧隐喜欢他的地方。有能力,有担待,又听话,还懂事,忠心……这样的部下,谁不喜欢?

董虎臣不要,但萧隐却不会不给。他对即将组建的诛魔军,可是抱有厚望的。

“先拨付你白银五万两,粮食两万石,盔甲三千副,弓箭三千副,长枪五千杆……半月之内,务必募齐兵员,还要精挑细选,不得滥竽充数。本座会下令各地香坛,助你募兵……”

萧隐觉得董虎臣可信可用,决定让他替自己打造一支精兵。

“谢大佛主!属下定不负大佛主信重抬举之恩!”董虎臣有点激动地说道。

萧隐猛然站起,声音不由铿锵起来:“天下汹汹,苦元久矣!元廷暴虐无道,以蛮夷入中原,岂可久哉!”

“我圣教乃白莲净土,光明世界,奈何与腥膻同污!既然魔头相逼,莫若拼死一搏,吊民伐罪,正本清源,以为天下先!”

他狠狠摔破手中的暖炉,“年后抢到军器,立刻举旗起兵!”

……

李洛安然无恙回到海东过年,崔秀宁很是高兴,却毫不意外。

她很了解李洛的性格,知道男人必归。

“我听说李平章被架空了,成了湖广官场的笑谈。”崔秀宁一见面就笑吟吟的,一边帮李洛脱下外衣。

李洛一把将女人揽过来,“有没有担心我?你要的礼物,我可是送到了。”

崔秀宁摇头,“我担心也是白担心。该做的我都做了。整天提心吊胆。尤其是最近运送盔甲。唉,古往今来造反的人很多啊,谁像我们这样?”

“造反是技术活,胆大心细,还要三分运气。现在好了,兵快运完了,在湖广的布置也差不多了。”李洛捻起女人的一缕秀发,用发稍挠女人的耳朵,逼得女人使用了小拳头。

“什么差不多,白莲教真要反了,剑门和武关被我们占了,才叫布置的差不多。现在,最多干了一半活儿。”崔秀宁道,“走,去看儿子。”

“叫爹!”李洛看到大儿子李征,顿时就要一把上前搂住。

小男人顿时警惕的连退好几步,一副“您哪位”的架势。

我去,又忘记我了。李洛真的好无奈。

“我是你爹!叫爹。”李洛张开双臂,露出洁白的八颗牙齿,灿烂的不得了。

李征低着小脑袋,慢慢退到崔秀宁的背后,用小狼一般的眼神看着李洛。

崔秀宁也很无语,“过几天就好了。”

“好吧。”李洛苦笑道。

李洛回到海东,已经是腊月二十八。唐国民间因为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所以年味很足。

从北到南十个县,都是一片祥和热闹。

各县街面上的年货,几乎被一扫而空。家家户户喜气洋洋。

这番景象,让很多百姓感慨万千。以前在元廷治下,这样的日子可是想都不敢想啊。饭都吃不饱,没到年关就到处饿死人,过的什么年。

可如今这日子,不但能吃饱穿暖,交完了赋税,一年下来还有盈余。吃不完的粮食以公道的价钱卖给官府,换了银钱,还能买些东西。用不完的,就可以放心的存于官府银行。

和以前一比,简直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李洛和崔秀宁在唐国百姓眼中,那就是圣人。因为圣人降世,太平盛世将启,他们才会有好日子过。

用唐国民间的话说,是赶上了好时候。

所以,临近除夕,很多百姓都在村中的道社中祈福,为君上和夫人祈福,为唐国祈福,也为自己祈福,甚至为……战争祈福。

然后,得到道士的平安符。

如今的唐国民间,道庙无处不在,日渐深入人心。村中有道社,县中有道庙。除了武庙是武士去得多,百姓去的少之外,像炎黄帝庙,太上道庙等道庙,百姓去的很多。

还有一些五大道庙之外的庙社,如神农道社,城隍道庙,土地道社等庙社,香火也很足。

不过,与中原的城隍道庙不同的是,唐国任何道社,都有祭祀仪式,也都有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