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要讨天子欢心,就要下血本!(第2/4页)

是华夏人口!

他们带到天竺的人,男女总共也就二十多万口。这点人口却要统治几十上百倍的天竺人,压力实在太大,犹如坐在火山口。

就是做噩梦,两人都经常梦见天竺人群起造反,让他们匹马不得东归。

可要是大唐送给他们几万汉军俘虏,那就能极大的提升他们的核心武力,天竺人就更加难以造反了。

“苦儿妹妹,你此言当真?”萧畾眼睛亮晶晶的。

辛苦笑道:“几万汉军俘虏而已,大唐有的是。我知道,你们对陛下有怨言,觉得是陛下把你们赶出了华夏,对不对?可陛下终究是个厚道人,看着华夏一脉的份上,怎么可能不给你们活路?只要你们对大唐忠心,这社稷就是铁打的。”

“你们要想讨天子欢心,换取大唐支持,这次就要下血本!我,还会害你们么?”

送汉军俘虏给萧氏,也是崔秀宁之前对辛苦的交代。萧氏的基本盘太弱,不利于在天竺巩固统治,总要扶持一把,给点好处。

就算后世的满清,也有蒙古这个盟友,才能统治数量巨大的汉人。萧氏要是没有大唐的帮助,就凭他们那点基本盘,迟早会被天竺人“驱除鞑虏”。

“好。”萧焱一拍手,“那此事就拜托苦儿妹妹了。只要我们社稷安定,就生生世世忠于大唐!”

“来人!传令拔营!”

……

恒北都护府首府,恒阳城。

恒阳城原名巴特那,南临恒河,曾是孔雀王朝的首都,天竺仅次于德里的大城池。萧氏兄妹占领恒北后,将巴特那按照华夏的命名习惯,改为恒阳城。

恒北割让给大唐后,李洛认为恒阳城改的好,就没有再改,并将恒阳作为恒北都护府坐在地,并以恒阳城为中心,设立恒阳郡,辖七县。

此时,恒阳城都护府中的恒北总督马宣礼,正一脸愁容的在衙中来回踱步。

这个大特务出身的封疆大吏,此时已经无计可施。

因为大唐恒北都护府,其实也到处一片混乱。

虽然萧氏之前在此统治了三年,打了很多基础,可天竺人的文化势力实在太顽强了,哪怕给百姓分地,又引进汉传佛教,可受到的反弹仍然很大。

恒北割让给大唐之后,大唐也派了上万在国内不被待见的和尚,携带大量汉文经书,再次加强了恒北的佛教势力。

可即便如此,天竺土著也不安分。

他们,可是有信仰滴!

说到底,恒北的问题,不是大唐“入侵”的问题,而是文化斗争,宗教斗争。

倘若唐军宣布恢复婆罗门和某某教,宣布使用梵文,那么天竺人会很乐意接受大唐的统治。

但,这怎么可能?

自古以来,天竺的文化就非常强大,强大到他们已经不在意统治者是谁,而只在意统治者是否服从天竺之法。

唐军接受恒北几个月了,天竺人的反抗虽然不激烈,却一直没有停止,似乎永远不会停止。

这几个月,唐军剿杀了不少反唐教民,软硬兼施的稳固了恒北都护府,在恒北驻屯军和警士的维持下,本来各地治安都开始好转。

可是自从西北波斯地区的云南王也先帖木儿,率领十几万大军南下,恒北治安状况就急转而下。

大唐恒北驻屯军只有六万多人,都是从南阳都护府和南方几州抽调过来的。唐军走的是精兵路线,加上装备精良,单兵战力天下无双。真要有六万大军守卫西北关河防线,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可问题是,恒北都护府占据了后世天竺恒河之北、尼迫尔、大半个孟加拉、天竺西北这一大块土地,面积比益州还大,人口一千多万,被设为九郡八十三县。这么大的地盘,这么多土著,没有几万兵马驻守,根本就无法维持。

所以,唐军挤出了两万多兵马,驻防各地城池大寺,协助数千从国内调过来的警士,维持秩序。

两三万军警,在充满敌意的异族土地上,维持比益州还大的辖区的治安,那难度可想而知。

于是,关河防线的唐军,就只剩下三四万人。

而也先帖木儿的元军,超过十五万人,是唐军的四倍有余,占了整个西方元军的三成。

其中波斯军十万,秃厥兵两万,阿富汗兵两万,蒙古兵一万,还有数千汉军火器兵。

光是骑兵,就有十万人。

他们是在元廷的蛊惑下,以“圣战”之名,加上发战争财的驱使,南下攻唐的。战斗力,很是不俗。

同时,关河防线也不算是很险要的关隘。唐军在此和数倍于己的元军作战,压力可想而知。

双方交战已经快一个月,元军多次发动攻击,利用骑兵的攻势迂回攻打唐军。

唐军大将、恒北节度使瞿世,凭借火器和关河,以及唐军的善战无畏,仍然守住了关河防线,令元军始终无法渡过天竺河(印度河)和恒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