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忽必烈大叔的卑鄙杀招(第3/4页)

甘肃行省的汉人,数量有上百万啊。

呵呵,到时,会有大量甘肃汉人南渡黄河,好几十万肯定有,陇西的驻军,挡得住这么多难民,也挡不住难民后面的元军。

利用难民潮,一举占领陇西,夺回关陇古道,封锁丝绸之路。要是计划顺利,还能夺回河套和关中。最不济,也能占据关陇古道的险关,堵死唐军西进的战略通道。

到那时,元军想进攻关中就进攻关中。而唐军要西进,则困难重重。元军就可以从西部甘凉和北方草原,对大唐形成钳形包围,占据战略进攻地形。

一如当年河西之战前的汉朝和匈奴态势。那个时期的汉朝,西边北部要地都在匈奴手里,非常被动。汉武帝花了很大代价,才扭转局势。

大唐,绝对不能陷入这种被动局面。

李洛这么一想,就不觉出了一身冷汗。

同样想到甘凉危局的崔秀宁,也蛾眉紧皱。

这可是几天前的情报。元廷此时肯定已经发动了。没有多少应急时间了。

李洛立刻写了一份书信给文天祥。

“来人!”李洛封起拿起墨迹未干的密令。

“换人换马,八百里加急送入关中,火速送到文天祥手中!让他务必保住关陇古道,保住陇西!”

“遵旨!”侍卫风风火火进来,又风风火火的出宫。

“来人,敲钟!紧急朝议!”李洛再次下令。

北方汉人百姓被逼着大规模脱北南迁,大唐肯定不能阻止,也阻止不了,除非用武力杀戮。

那不可能。

只要唐军先举起刀杀戮百姓,忽必烈就再也不会有丝毫压力,他会很乐意跟着举起屠刀。

你汉人皇帝都能为了阻止汉人百姓过河屠戮同族,我蒙古大汗为何反而不能?当然更有理由。

大家一起杀可好?反正烂摊子是你李洛的,后世骂名,天下骂名,也是你李洛的,管我蒙古可汗何事呢?

这又是阳谋。

所以,只能捏着鼻子接受大规模难民。既然要接受,那涉及到的民事赈济,军事防务等一系列大事,千头万绪,必须要朝议,各部分担任务。

大唐朝廷,要为此高速运转起来。比应付一场大战更加考验唐廷。

幸亏有特察局的情报,幸亏已经迁都到洛阳,就在黄河边上,能够很快收到消息。不然,这次危机就是一个天大的灾难,甚至无法收拾。

想不到,忽必烈借助自然风雪之力,布下了如此一盘杀机重重的大棋。

“铛铛铛——”

宫中召集紧急朝议的钟声很快敲响,皇城中的灯台很快就被点亮。睡梦中的文武大臣,立刻知道出了大事,赶紧披衣起床,骑马赶赴紫微宫。

原本在雪夜中寂静的洛阳城,顿时到处传来凌乱的马蹄声。还有骑士骑着快马夤夜冒雪出城。

“洛,我们能不能抢先北伐?要是抢先北伐,北方百姓听到大唐来解救他们,就不会被元军逼着南下了。”

等到李织等人退出,崔秀宁心中没底地说道。

抢先北伐?李洛苦笑着摸摸崔秀宁的头,面露苦笑。

媳妇儿的确很聪明,可是在军事战略上,还是不太在行。

“忽必烈这招,是一箭四雕。其他三雕,你是知道的,可还有一雕,就是逼迫我们抢先北伐。他,已经在等着我们北伐了。”李洛很肯定地说道。

“现在是什么天气?零下十好几度,古代更冷啊。北方冰天雪地的,我们要是在此时仓促北伐,就是被忽必烈牵着鼻子走,上了他的当,等待我们的,多半是一场大败。”

崔秀宁脸色一白,立刻明白过来。

抢先北伐,绝对不行。

大唐第二次北伐才过去几个月,战力损失还没有恢复。兵力又比较分散,防守有余,进攻不足。

就算仓促调集河南兵马北伐,骑兵数量也不够,火器对后勤运输依赖太大,这冰天雪地,行军非常困难,大雪连天,火器的可靠性也下降了。

而且,唐军主力多是南人,寒冬季节去北方,和有绝对机动优势的元军主力大战,太吃亏了。

而蒙古骑兵,本就是在苦寒之地成长,他们不怕冷,也习惯了雪季作战。

很明显,忽必烈已经准备了大军,在以逸待劳的等着唐军仓促北伐。

他会拉长战线,利用机动优势,用最精锐的骑兵重兵集团,在风雪的帮助下,狠狠给运输艰难、骑兵不足、移动缓慢的唐军一个教训。

唐军倘若大败,元军就可以挟大胜乘机渡过冰封的黄河南下,再次夺回河南江北。

加上甘凉那边也得手,再夺回陕西,呵呵……

好算计啊。当真一环套一环,步步杀机,步步为营,毫无破绽。

“所以,你知道老而不死是为贼的意思了么?忽必烈大叔,就是一个贼。”李洛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