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七层金塔,佛牙舍利(第3/3页)

要不是有路线图,加上此时不算太热,就是一个两月,唐军也难以打到普罗城。

唐军一路走来,附近村社的百姓早就望风而逃,也就是寺庙中的僧人,还算淡定。

夕阳西下,罗昱站在普罗城的城墙上,望着城外的壮美的山峦,宁静的寺庙,河边饮水的野牛,繁花似锦的草甸,以及漫天飞起的百鸟,不禁心旷神怡。

“这里,还真是个好地方啊。”罗昱笑道,“虽说太热了些,可山水如画,鸟兽成群,风景宜人,当的起大洋明珠四字。”

部将道:“的确是个宝地。这次大将军率领两万大军,为大唐开疆拓土,拿下锡兰,陛下一定龙心大悦,大将军怎么也要升一级爵位。”

罗昱哈哈一笑,“两万人,也能叫大军?莫让人笑话。”

另一个部将道:“那倒不一定。我大唐将士,个个精锐剽悍,屡次以少胜多,哪怕五千人,也能称得上是大军了。以末将说,征服这锡兰小国,区区数千人足以,根本不用两万大军呐。”

众人一起大笑,都是意气风发,骄狂不可一世。

罗昱笑声一收,正色道:“陛下说过,战略上蔑视敌人,战术上却要重视敌人。哪怕敌人再弱小,一旦打起来就要狮子搏兔,不能麻痹大意。”

部将们听到主帅提到陛下,一起肃然收敛笑容。

罗昱继续道:“陛下给本帅的旨意,早说过锡兰易下,治理却不易。这锡兰是佛国,比当初的暹罗更加礼佛。此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鸟兽草木极多,要成为大唐的大洋明珠。”

大唐把海州称为东海明珠,如今又把锡兰称为大洋明珠,意思当然很明了。比起海州,锡兰的资源更是得天独厚。

“陛下说,要花最小代价控制锡兰,就要拿到佛牙舍利,占领无畏山寺。锡兰佛法是小乘,不承认菩萨存在,只承认释迦牟尼佛。这怎么行?”

部将问:“大将军,难道陛下的意思是让锡兰人改宗大乘佛法?”

罗昱点头,“就是这个意思。陛下在佛界,那可是文殊大菩萨在世,大威德明王。所以吐蕃人称陛下为文殊师利大皇帝。”

“哼,小乘没有菩萨,不管渡人,只管渡己,简直岂有此理。他们不要别人来渡,那大唐算什么?”

“我们的仗好打,但要这些僧人放弃小乘改汉传大乘,就要费些功夫了。”

一个部将皱眉道:“大将军,为何不直接强令他们该宗天道?我大唐天道教法,才是正宗之法啊。他们要敢不修道庙,就干脆灭了。”

罗昱摇头,“道教虽是大唐国教,可却不能随意推广出去,只能在本土推行。海外领的土著们奉了国教,对我华夏本土未必是好事。他们信佛那是最好不过,起码百年之内,他们要信佛,你们可明白了?”

众将都是一起点头。陛下的意思是,什么时候这海外领成了本土,那才有资格信道。

至于何时成为本土,那当然是华夏人多土著人少的时候。

“大将军,此岛如此重要,为何陛下不干脆大量移民此地,直接变成本土一州?”又有人问。

罗昱道:“那是因为,大唐如今需要的是更多的海外领,而不是更多的本土。大唐本土已经够大,可海外领却不多。这海外领还有个名字,也是陛下说的,叫殖民地。你们想啊,殖民地都成了本土,那大唐还能捞到那么多好处么?”

部将们想想也是,还是这殖民地更好。

他们不知道的是,皇帝陛下其实是规避后世沙俄的道路,走的是英国的路子。

沙俄的扩张,是把殖民地全部变成本土。弊端就是,沙皇政府没了殖民地,很难得到殖民地的供养,无法优化国内的政治经济结构。

相对而言,英国就聪明的多。本土就是本土,殖民地就是殖民地。殖民地必须为本土服务,向本土输血。然后本土在政治经济结构上处于主导地位,始终保持优势。

罗昱指指夕阳下的风光,“大好山河,不久之后,便是大唐梨州了。梨州,呵呵,好名字!”

之所以叫梨州,是陛下说这锡兰岛的地图如同一只梨的意思。

听起来是个地道的华夏地名,可注定很多年之内,没有成为本土的资格。

在李洛的规划中,锡兰和中南半岛的真腊暹罗等国,还是不同的。

真腊和暹罗在人种和文化上,更接近中原,地理上也和本土相连。

可是锡兰,本质上是欧罗巴人种和澳洲棕色人种的混血,文化上和中原差若云泥。这样的种族,同化起来绝非几十年就能做到,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