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韩延续数岁之命,秦建万世之功(第2/3页)

一钟换作后世就是一百一十八公斤。

而如今即便是陇西巴蜀,也只有三十余斤到五十余斤!

太惊人了。

嬴政,吕不韦都瞪大了眼睛。

吕不韦还以为关中若是成了此渠,最多也就和巴蜀差不多。

但是现在苏劫的话却是直接的回答了他,就是将陇西和巴蜀加起来,也没有关中多啊。

当然,这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泾河的河水特殊。

灌溉了泾河河水的田,将会全部变成沃田!

嬴政激动的道:“太傅,你说的可真?四万倾?真有一钟?”

不仅是嬴政,任何秦国臣子都知道这中间意味的是什么。

要知道,这片沃野还是关中啊。

离咸阳也就百里之地啊。

陇西有多远,巴蜀有多远。

苏劫道:“七县劳力二十余万,渠成之后,二十万百姓吃喝用完,剩下的粮食能供给我秦国一百二十万军马一年所用,六十万兵马两年所用,有此大业之计,大王何愁不四海归心?”

吕不韦暗暗吞了口水。

如果真如苏劫这么说,他的雒阳都不想要了,他想要关中啊。

可是,这六县之地,是他自己亲自送给苏劫的啊。

想到这里,他都差点背过气去。

有什么比得过粮食啊,有了粮食,还会差百姓?

咸阳北边的泾阳将会富庶到何等的地步,而作为泾阳的主人苏劫呢。

吕不韦汗水浸透了衣裳。

至于苏劫会说谎吗?这可是定国之计,谁敢开玩笑?

群臣议论纷纷!

苏劫道:“臣虽不在咸阳,但恳请大王,修建此渠!”

嬴政看向赵姬,赵姬一脸欣喜的点了点头,这才起身道:“寡人答应,寡人如何会不答应!”

吕不韦很想阻止,但是现在看了看堂上的臣子,哪个不是红了眼,亩产一钟,这已经算是战略决策了。

苏劫大喜道:“臣恭喜大王,大王放心,大王安心修渠,有臣在,必不让列国得逞!”

嬴政看着苏劫道:“太傅,你有如此良策为何不早说,太傅昨日和今日的两份决策,让寡人都不知该说什么了。”

苏劫抬起头欣慰的看着嬴政。

两份决策,一个关中渠,一个南北而分,哪个臣子不清楚,这任意一个策略都是不世国策。

而且,武侯要以一人之力对抗列国的合纵,还要督促关中建渠。

没有臣子不服气!

终于,在庞毅等人的带领下,纷纷朝着苏劫稽首拜下,道:“武侯乃秦国的肱骨之臣!我等钦佩。”

就连吕不韦也不得不承认,道:“太傅之谋,本相佩服啊!”

苏劫笑道:“丞相客气了,本侯只是提议,而真正要促成建渠大功的人,还是非丞相莫属啊。”

吕不韦一愣!

群臣都以为苏劫要将这不世大功安排合适的人来督促!

此时苏劫这么一说,意思是,要让吕不韦来?

吕不韦顿时愣神。

苏劫对着嬴政道:“大王,丞相乃是肱骨之臣,此举可是奠定社稷之功,半点不可马虎不得,此渠一成,天下在无抗手,臣推荐,丞相亲自督建此渠!”

嬴政看了看苏劫,又看了看吕不韦火热的目光。

嬴政道:“寡人答应了!”

吕不韦也惊喜道:“臣必不负使命!”

苏劫居然这么好心?

本能的吕不韦觉得苏劫肯定另有打算!实在是,他都有点怕苏劫了。

苏劫笑道:“此渠干系重大,丞相领了王命,不过,本侯还有一些忠告!”

嬴政看去道:“武侯有话但所无妨,寡人必定严加照半!”

苏劫看了看赵姬。

赵姬一脸复杂的面容看着苏劫。

苏劫才道:“此渠的总工是郑国,但此人毕竟是韩国人,更怀叵测之心,可以利用,但不可信任,建渠复杂,开采山石伐木之举,或多有波折,而这其中,我希望丞相能够每个月在六县之地呆满十日,亲自监工,否则,臣不安心!若是丞相做不到,恳请大王另派他人,臣也恳请大王,谁若建了此渠,便升任右丞相!”

苏劫这是釜底抽薪啊。

一时间,不少臣子,都蠢蠢欲动。

连藨公都准备站出来了。

吕不韦一听,大惊道:“臣愿意,臣一定督建此渠。”

藨公怒道:“大王,老臣也愿意!”

一个右丞相何等地位?

秦国在孝公至以前,只有一个相邦或者相国。

在秦武王时期,便设立了左右丞相,右为尊,如今空置!

左丞相也是副相,吕不韦如何会放手!

嬴政道:“老将军且慢,吕丞相是武侯亲自托付,吕丞相愿意,寡人也不好推脱!”

藨公一脸不甘的退了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