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泾水渠成!赏功不欺心!(第3/3页)

郑国热内盈眶。

身边的李焕笑道:“当年,吾父便言,日后能超越他之人唯有郑国,想不到,此语今日一语成谶,可喜可贺!!!郑国日后,便是我水家先贤了。”

“郑国万岁!郑国渠万岁!!!”

呐喊声顿时淹没了河谷高源。

郑国跑到台下,双膝跪地,热泪盈眶,抽泣哽咽,说道:“郑国何德何能!!!”

随即,他知道自己此时是不能犹豫的。

终于,一番感恩之后,站了起来,举着手里的锄头。

对着百姓道:“大王万岁,大秦万岁,秦国万万世!!!”

嬴政点头,表示赞许。

山东士子们也都纷纷羡慕的看着郑国。

一个齐国的士子说道:“秦王此品行,便是赏功不欺心!自古唯尧舜有之,想不到今日我等有幸能够见到这样的秦王,若是被其他列国君王见到,怕是寝食难安了。”

“赏功不欺心?兄台此话一语见的啊。”

而此时。

山东士子的评价已然传了出去。

李斯道:“大田令请起,开水之事,便还要大田令主持!!!”

郑国正色道:“若有半点差池,臣愿提头来见!”

说完,便快速的率着水家众人赶往不远处的瓢口入水之地。

一时平息。

李斯声音复起,道:“大田令开渠放水!!!”

宣呼落点!

万千人众灼热目光之下,郑国撑起那支探水铁尺,缓缓的沉重的一步一步来到瓢口。

嬴政也显得有些紧张。

楚国的水工们也都紧张万分。

因为,这一段有一个特殊的点,水要进入关中的河渠,必须要水往高处流。

这是一个违背常理的地点。

天下水工唯有郑国一人能做到,水往高处流。

哪怕就是后世无数学者,也在不断的研究,郑国是怎么做到的。

若是做不到,这接近四百里大渠就白做了。

良久!

四处闸门大开。

“水,过山了!!!”

不知哪里出现的一个声音,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此际遥闻山中峰顶一阵号角声轰鸣,隆隆沉雷之声从天而降,瓢口峡谷激荡起漫天白雾,一股浓烈而又清新的土腥气扑鼻铺面,两岸千万人忘情的呐喊,只见山顶的水化作白龙,倾泻而下,轰隆隆的进入到了瓢口之中,随后,顺着瓢口流向四野。

“水往高处流,不可思议!!!”

楚国的水工都吓傻了。

水先是流入山顶,随后从山顶进入瓢口,在分出四野!!

半个时辰,整个郑国渠充满了生生不息的泾水,洛水,渭水。

三水集于一处。

随后,一道道令从各处发了过来。

郑国猛然震颤,拼命的跑了回来,对着嬴政半跪道:‘大王,水雷如常,泾水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