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3章 这步棋走对了(第2/3页)

另一边,杜敏生这时候则在不停地向信息组那边确认,询问最近的观察组人员什么时候能到红方252山丘。

在他连续追问几次之后,终于有好消息传来。

“报告总指挥,第三观察组的两名成员已经赶到了252高地附近,并且向红方作战人员通报了身份。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有高清的实时视频传送过来了。”

听到这里,杜敏生终于是松了口气。

在知道了红方的作战意图之后,他就立刻向导演部信息组的工作人员下达了指示,让他们务必第一时间派出人手赶赴252的半高地进行观察。

之所以如此在意,是因为杜敏生心中有个预感:他预感红方这8个特战女兵,能给导演部带来一个惊喜。

信息组的回馈很快成为了现实。

不大一会儿,无人机的高空画面,就换成了更加清晰的实时画面。

“火凤凰突击队”女兵们矫健的身姿,也更加清楚地展现在大家眼前。

看着这些女兵们上蹿下跳的敏捷身手,和她们默契的配合,第二排的刘志飞、蒋浩彤对视一眼,不禁都有些汗颜。

他们俩接手A师的时间不长,但在来之前,可都是憋了一股劲儿的。

两位都想恢复A师这支光荣之师曾经的辉煌。

因此在带兵、练兵上,刘志飞、蒋浩彤可一直是非常严格的。

很多时候,他们甚至亲自上阵,去基层部队进行实地督战。

要说A师官兵们的精神面貌和基础训练这些方面,那当然是没问题的。

但是比之眼前这支特战小队,却似乎总是差了点什么。

以刘志飞、蒋浩彤二人的眼光,此时已经大概看出了所差何处了。

没错,就是面对压力时候的那份从容和淡定。

如果换做A师的精锐部队来执行这个以少打多的“伏击任务”,想来战士们是没办法做到这样毫无波澜的。

会议室里沉寂了片刻,陈皓若突然开了声。

“克明同志,红方这几个女兵绘制的‘射程卡’内容,怎么看上去这么复杂?”

不光是陈皓若,其余与会人员这时候也都看到了红方“火凤凰突击队”教导员谭晓琳手中的记录卡。

记录卡上,不仅包含了距离,还有很多其他未知项。

射程、射击角度、落地角度、飞行时间、最大弹道、落点速度、落点动能、风向、风力、射击提前量等项目,清晰地显示在表格第一排。

陈皓若问了这个问题之后,大家的目光自然不约而同地看向了雷克明。

注意到众人关注的目光,雷克明心中多少有些庆幸。

其实红方火凤凰队员们此时绘制的“射程卡”项目,他之前也是一无所知。

原因很简单,这些数据中,有一大部分都的是苏七月自己研究出来的。

过去的“射程卡”绘制,往往只会标注一下目标射程,以及射击角度,最多加上风向、风力就了不得了。

毕竟伏击战中,重要的往往是攻击的那一瞬间。

一旦开打之后,接下来很快就会演变为正面对抗。

很多理论上的数据,可能就用不到了。

之前苏七月调来到C军区之后,就和自己提过,想自己研究一个“射程卡”的流程。

这件事情,雷克明自然是支持的。

毕竟,特战人员们多掌握一项技能,总是好的。

可他没想到的是,苏七月一个月之后拿给他过目的“射程卡”,却是一个各种数据堆积得满满的表格。

苏七月的这个表格中,所有项目都是通过精确地试验得出的参数。

每一项参数的后面,还都附着了计算过程和结果。

当时看到这个“射程卡”内容的时候,雷克明整个人都是懵的。

后来他特地将这个表格拿到陆指那边请专家进行过验算,最终得出的结果,是完全符合实际的。

虽然对于其中的一些数据,雷克明当时也有些不以为然,觉得苏七月有些太夸张了。

但是陆指的专家过目之后,却是对这些内容珍视无比。

听那位60多岁老专家的口气,似乎只要参照这套参数的论证结果稍微整理一下,就是一篇出类拔萃的论文。

尤其是其中飞行时间、最大弹道、落点速度、落点动能、风向、风力、射击提前量等数据的复杂计算,更是需要极高的物理理论水平。

最关键的是,这些数据,每一项都是有着明确的实用性的。

可不像雷克明之前猜度的那样,有做“无用功”的嫌疑。

对于老专家的评价,雷克明自然是信得过的。

从那次之后,他对苏七月这个部下的能力和水平,也真正敬服起来。

“陈军长,谭晓琳她们绘制的‘射程卡’,是七月同志自己创建的一套体系。这套新的体系,在过去的测量基础上,增加了很多新的项目,其作用和实用性,都是非常突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