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邮差(7)(第2/2页)

说着,他把一个银制的十字架放在仲良面前。

仲良不出声,拿起十字架仔细看着。这样的十字架,他在父亲生前也看到过,就挂在他的脖子上。仲良抬头看着潘先生,问,老周怎么了?

这是组织上对你的信任。潘先生握住仲良的一只手,认真地说,这些年我一直在观察你,我相信你会胜任。

仲良还是要问,他死了?

潘先生这才点了点头,走到窗边,撩开窗帘的一角,望着外面华灯初上的大街,说周三淹死在黄浦江里,尸体是昨天早上被一个渔民发现的,打捞上来后就一直放在乐济堂的停尸房里,可我们现在还不能去认领。潘先生转过身来,对他说,你相信他会淹死在黄浦江里吗?

仲良低下脑袋又一次想到了父亲。他说,那我去给他收尸。

潘先生摇了摇头,说,不行。

为什么?

你的身份不允许。

我只是个邮差。

现在不是了。潘先生说,你现在是我们跟远东情报部门之间的联络员。

但是,仲良每天还是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把收集来的情报破译、分类,然后再把它们派送到各个需要的交通点。这些曾经都是周三的工作。仲良变得更忙了,白天干不完,常常到了夜里还要出去,就像他父亲当年。情报比生命更重要,因为有时它能挽救更多的生命。这是潘先生临别之时握着他的手说的话。潘先生还说,你要跟小德肋撒堂里的神父交朋友,他是远东情报站在上海的联络人,但你要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仲良总算知道父亲是怎么成为教徒的了。他在小德肋撒堂的忏悔室把那个银制的十字架递进去,很久,才听见布朗神父说,愿上帝保佑你,我的孩子。

有一天,仲良在走出忏悔室时对布朗神父说,请你帮我收集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的情况。布朗神父说,这种情报不在我们的交换范围。

你就不能帮我个忙吗?仲良说,我想知道。

这是苏丽娜密写在一封投稿信里的内容,她请仲良帮她这个忙。现在,苏丽娜变得像个文学女青年,每天把自己关在秦兆宽的公寓里,一副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模样。她写诗歌也写散文,然后装上信封,投进邮筒。这些稿件在被送往报馆前,最先到达邮差的手里。仲良破译她从秦兆宽身上得来的情报,同时,也读到了一个女人惨淡的心声。

苏丽娜有时也会挽着秦兆宽的胳膊,陪他去出席各种应酬。他们经常去的地方是极司菲尔路的七十六号,偶尔也会在虹口的日本海军俱乐部里喝喝清酒。秦兆宽说过,他一闻到清酒的味道,就会想起待在日本的那十几年。有一次,他清酒喝多了,搂着苏丽娜在她耳边说,知道吗?我第一次见你是在你的婚礼上,当时我一直问自己,为什么我不是那个新郎?

秦兆宽是个温柔而深情的男人。苏丽娜看得出,他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妻子。除了去南京公干,几乎每个晚上都会回到她的床上。

秦兆宽就是床上忽然说起鹿儿岛的。他从仲村信夫官邸的宴席上回来,一上床就说原来仲村还有个儿子,在海军当飞行员,连着一个多月了,他们都在鹿儿岛练投弹。秦兆宽说不知道这些日本人又要炸什么地方。苏丽娜随口问他鹿儿岛是什么地方?秦兆宽说那是个好地方,在日本的最南边。说完,他翻上来,压在苏丽娜身上,又说,如果你嫁给我,我们就去鹿儿岛度蜜月。

苏丽娜垂下眼睛,说,如果我再嫁人,我一定要去伦敦度蜜月。

现在的伦敦还不如上海呢。秦兆宽说,那里都快炸成废墟了。

第二天,苏丽娜把这个情况密写在稿件上,扔进邮筒。又过了一天,当仲良受命把这一情况转告给布朗神父时,神父第一次领着他去了楼上的卧室。

布朗神父的卧室就像个书房。他从一大堆旅游地图里找出一张,一指,说这就是鹿儿岛,我去过那里。接着,他又把香港、新加坡、菲律宾、印尼的旅游地图一张一张找出来,一边笑着说收集这些东西几乎花掉了他大半辈子的时间。神父把所有的地图都对比了一遍后,直起腰对仲良说,你说哪个更像呢?

仲良把手里翻了好一会儿的一本《美国交通地图》递给他,指着其中的一页,说,这个就很像。

布朗神父看了眼,眼睛一下直了,说了句英语:This is Honolulu,is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