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天下公卿(第3/4页)

威胁的意味也很明显,如果藤原齐敏不照着做,小野右门必然南下,先将藤原齐敏这国司擒拿入牢房。

小野右门信里说的直白,国难之际,他只听征夷大将军之令。

那意思,藤原齐敏想靠父亲左大臣藤原实赖权势威吓他的话,全是白饶。

藤原齐敏当时吓得都抖成筛糠了,马上喊来深田恭子,竟然提议和深田恭子,夫妻俩一起逃去京都。

陆宁当时跟着深田恭子,看得很有些无奈,京都公卿的糜烂,藤原齐敏身上可见一斑,而尾张国现今局面,显然全是深田恭子一人策划而来,只是做事情,要打着藤原齐敏的名号罢了。

深田恭子看到这封信,却是大喜。

“左大臣该当正愁没有依据,这封信便是明证!”

在小野好古号称征募了十万义众伐齐之时,京都,却渐渐有流言蜚语传出。

什么小野好古要去关东拥兵自重啊,其只听从右大臣源高明之令,而不将天皇看在眼里啊,等等。

小野好古用十万众的虚称来提振士气,但在京都,却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自是他所料不及的。

而不消说,这些负面信息,都是左大臣藤原实赖及其幕僚、攀附者散播出来的。

但杀伤力,应该不小。

因为藤原实赖的对立面,也是小野好古的知音、提拔者,右大臣源高明,是曾经的十皇子,当今村上天皇的亲哥哥。

和藤原实赖等这些祖上皇族血脉不同,对源高明,村上天皇自然有些提防。

毕竟,自称新皇的平将门之乱,才刚刚过去二十年。

实际上,历史上源高明也是被藤原实赖构陷谋叛之罪而被扳倒,虽然留得了性命,但也彻底成了京城的边缘人物。

只是,藤原实赖的幕僚及攀附者们,虽然搞得京城沸沸扬扬,但毕竟只是流言。

而小野右门这封信里,便有他只听命征夷大将军小野好古这类字眼。

虽然本意是表决心,威吓藤原齐敏,但落在有心人手里,自然可以大作文章了。

是以深田恭子看到这封信,不惊反喜。

陆宁当时就觉得有些无奈,怎么感觉,现今的平安京,跟历史上南宋一般呢?

当然,从对国土的认可来说,南宋对中原的看法,和现今京都对出羽、陆奥的看法,也截然不同。

在京都公卿们眼里,怕是出羽陆奥本就可有可无,以前是虾夷之地,现今给了齐人也没什么,只要齐人莫再西侵破坏他们的奢靡生活便可。

平民百姓,就更是无所谓了。

哪怕南宋时,其实,江南的士大夫、民众,大多数对北伐也不太感兴趣,只想守住一亩三分地安逸生活。

这也是和派一直比较占优的重要原因。

就更莫说现今对出羽、陆奥本也没太强国土归属感的京都了。

不过,深田恭子看到这封信开心是开心,私下也问陆宁,如果小野右门率众来袭击尾张国,能有几分把握守住?

根据一些情报信息,为小野东征军断后的小野右门,最少也有两三千众,现今盘踞在和尾张国接壤的南部美浓国。

深田恭子的问题一时令陆宁难以回答,毕竟小野右门具体的兵力己方都是靠揣测,更莫说小野右门真来袭击尾张国的话,己方算是以弱对强,战场形势就更是瞬息万变难以估量。

不过陆宁自然给深田恭子打气,说实在不行,还可以向东海百行请求更多的雇佣兵。

深田恭子大喜,这才自己以齐敏的名义写了封信,派了使者,连带小野右门的信,一起送去了京都。

而从此,深田恭子嘴里就开始有了“逆流”和“清流”一说。

小野好古、源高明等乱臣贼子是逆流,意欲拨乱反正,结束这场无谓战事同时驱逐叛逆的是“清流”。

这应该便是她假托丈夫名义,给左大臣藤原实赖写信时,阐述的观点之一。

劝说尾张国的地方豪强归附,也用上了“逆流”、“清流”一说。

如对这丹羽成行,又是这套说辞。

“现在,三江地、美浓地,都是一片鼓噪响应小野好古逆流的声音,难道丹羽君不想在这个大时代,奏响一曲清流么?”

深田恭子微笑着,不得不说,这个女人最近意气风发,气势也越发有压迫感,笑容,也就越发精致,笑靥之中,和服贵妇,整个人都变得更加亮丽。

这句话,也令陆宁马上想到,深田恭子怕是对美浓国和三江国都有了些想法。

这可不是织田信长的扩张路线嘛,当然,不管谁做了尾张之主,想做大做强,初始战略方针,应该都是如此。

丹羽成行的脸,越发的冷,看着深田恭子,他缓缓道:“齐敏大人,受你唆摆,越来越糊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