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崔老道射天狗(第4/6页)

  白半拉那会儿穷得快揭不开锅了,任凭瞎老义死说活劝,他也没动心。不是不想发财,也不是没有那个胆子,为什么呢?那要往前说了,当初他十来岁,还是个小半拉子,无亲无故,逃荒到辽河边上,替东家放牛为生。当地管半大小子叫小半拉子,意思是干半拉活、吃半拉饭。他这个东家,虽说不是大地主,但也有几垧地、两头牛和几匹骡马,找个小半拉子,让他白天放牛,夜里给牲口喂草料,管他一天两顿饭,上半晌吃干,下半晌喝稀。东家住一个场院,土坯屋子土坯墙。西首紧挨一座镇河殿,殿中供的是龙王爷,久无香火,挂满了尘土蛛网,外边檐脊塌了一半。殿宇虽然破败,可是传说这里头有仙家。

  东家是外来户,不信那套,又要占便宜,扩大场院之时,他借镇河殿后墙接出两间土坯房。殿墙是砖墙,土坯房是土墙,三面土墙接一面砖墙。反正不住人,当成个柴房,他也不怕塌了。柴房前做了个鸡窝,养一窝鸡,天天下蛋。东家一天光捡鸡蛋,也有二十来个。柴房角落有口大瓮,鸡蛋放在里边。怕有野狸来吃,瓮上放了盖子,又拿石头压上。可煞作怪,转天去看,瓮中的鸡蛋全不见了,只留下几片空蛋壳。

  自打有了柴房,东家放在瓮中的鸡蛋,没一个留得住。那瓮又大又深,狸猫掉进去,它也爬不出来,又用一块大石头压上,什么东西能把鸡蛋拿出来?

  开荒种地的人家,不干活儿不吃干,不过节不开荤,接二连三丢鸡蛋,那可不叫小事儿。东家坐不住了,天黑之后,他一个人蹲在柴房外头,等到三更半夜,听到里边有响动。堆柴草的土坯房,顶上搭的茅草棚,盖得没那么严实。东家扒在门上看,但见月色漫天,霜华遍地,一条大蛇正打屋顶上下来,见首不见尾,用头顶开瓮上的石头,一个接一个将鸡蛋吞下,绕在梁上摔打几下,吐出蛋壳,又从屋顶出去,转眼不见了踪迹。

  东家全看明白了,吓得他身上根根寒毛倒竖,头上直冒虚汗。转过天来,他带人去镇河殿捉蛇,别人都劝他,那么大的蛇打不得。他根本不听,担心以后住不安稳,带上几个胆大的,拿了土铳进去,怎知从里到外找遍了,也没看见有蛇,仅在殿顶正脊下,找到个大洞。听附近的老乡所言,此殿辽代已有,规模宏大,当年香火极盛。很多上岁数的人都在这儿见过“蛇仙”,有时盘在柱子上,有时蜷在殿顶,碗口般粗,黑鳞金背,给龙王爷护殿有功,不曾为害。还有一个卖油炸丸子的老头说,他当年挑担子过路,看见一条长蛇在殿顶盘了三圈,将头探到东边的水坑中喝水。檐脊下的洞,兴许是个蛇洞,供护殿的长蛇往来。

  过去的人,很少有不迷信的。东家是外来开荒的住户,听当地人说得有鼻子有眼儿,跟真的似的,免不了发怵,再让手下干活儿的去打蛇,可没人敢去了。他灵机一动,想了个法子,上外边找来个旋活儿的,拿木头旋了二十来个鸡蛋,皆与真的一般大小,涂上白粉,放在柴房的瓮中,上边仍用石头压好。

  当天半夜,东家又趴在门外往里边看,长蛇从屋顶下来,吞下瓮中的木头鸡蛋,绕在梁上使了半天的劲。可是吃下一肚子摔不破打不碎的鸡蛋,能耐再大也吐不出蛋壳,急得到处乱撞。东家看得心惊肉跳,躲进里屋,不敢再看了。天亮之后再去柴房,并未见到死蛇,不知死在什么地方了。

  转天一早,小半拉子去到河边放牛,见到长蛇死在了树下,绕树绕了好几道,肚子在树皮上蹭破了,二十几个木头鸡蛋掉了一地,到处有血迹。他于心不忍,挖开土将蛇埋了。却说这一天,闷热闷热的,到了晌午,牛都不吃草了,趴在河边凉快。他倚在牛背上坐地,不知从哪儿走来一个老头,看岁数可不小了。他见这老头不是生人,可想不起在哪儿见过。

  老头走到他跟前,也不说话,拿出条鱼给他吃。

  小半拉子说:“我又不认得你,为何平白无故请我吃鱼?”

  老头说:“你不用问,赶紧吃了!你吃下这条鱼,往后你可不是一般人了!”

  3

  小半拉子听得一头雾水:“不是一般人?我是二般人?”

  老头说:“你吃了这条鱼,身上才有气力,等天黑了,你到镇河殿檐脊上去,三天饿不死你,三天过了你再下来。下来这条路,走到头是个金銮殿,金銮殿中上是君、下是臣,左是文、右是武,那里边该有你一个。可是有座塔,挡住了金銮殿,吃下这条鱼,你才过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