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太狩皇帝(第2/4页)

座次根据爵位官阶和职权所属综合排列,身份贵贱、三省六部,清清楚楚。

武翰林属于述职的地方官员,他们队列在前端,往往都有要事急事禀报。

皇帝进殿之前可以交谈,官员们见面了就开始打招呼,他们不谈正事,只约集会,有约一起吃饭的,有约一起听戏的,有约一起嫖娼的。

武翰林是封疆大吏,他的官阶在大殿里不算什么,可却是实打实的实权派,许多郡守也没有他的权力大,所以愿意交好他的人众多。

他这边刚刚站定就有人过来行礼:“武知府近来无恙?您是何时来到京城的?咱们真是有缘,竟然又遇上了。据说京城新近来了一伙胡姬活甚好,下了朝一起去瞧瞧?”

武翰林微笑婉拒:“一路颠簸,老腰都要断了,不敢再去折腾了,毕竟老了哟。”

又有人贼眉鼠眼上来拜会:“下官曹玉清给您见礼,父官大人此行所为何事?”

听到这话周围的地方官们纷纷撇嘴,它娘的臭不要脸马屁精乡巴佬,竟然把乡下小地方那一套拿到朝廷上来?

丢人!

有人往两边退,羞于与此人为伍。

武翰林笑吟吟的与曹玉清小声聊了几句,这时候人群喧哗声音大了两个分贝,许多人纷纷看向大殿门口。

李长歌跨步而入。

这是真封疆大吏。

听天监专涉鬼神之事,所以他们是独立阵营,但因为时常要与军队、地方武装力量打交道,他们也算是武官集团。

李长歌却是以状元郎身份转入听天监,他出身文官,且有许多好友和同窗都是文官集团的高层。

所以他有点文武通吃的味道,一进大殿便有许多人来打招呼。

武翰林也向他行礼,李长歌给他一个眼色先去一一拜会好友,随后走到武翰林身边轻笑道:“武大人来的够早。”

“是歌帅来的太晚。”武翰林笑,“昨夜沉浸在温柔乡中,今天早上不舍得起床了吗?”

李长歌感叹:“你可真是个老不修。”

武翰林行礼:“彼此彼此。”

两人相视一笑,各自归队。

这时候大殿外响起悠长的钟声,有大汉掐腰喊道:“卯时已到,诸官员不得喧哗!恭请圣上!”

“万岁!”官员们异口同声地喊道。

金撵入殿,一身大黄龙袍的太狩皇帝走出,他倚北朝南落座点点头,殿头官喊道:“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丞相郎之桓走出,举起笏板朗声道:“目今京师一带连起雪灾,伤损军民甚多。伏望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祈禳天灾,救济万民。”

太狩帝皱起眉头,道:“此次北方大雪,牵扯范围好像甚广?”

郎之桓沉重的点头:“不错,据臣所知,东北州雪灾最严重,有多处乡村被大雪封堵,县官们八百里加急送来函书,说是有些村的百姓缺少粮食,整个被雪给堵死在村里!”

倒吸凉气的声音响起,众人纷纷交头接耳。

皇帝眉头皱的更厉害了,这一上朝就来了这么猛的一个信儿,谁能遭得住?遭不住啊!

他身侧卑躬站立的一名太监微微向前半步,跪在地上向他行礼。

皇帝说道:“准。”

这一幕让地方官们有点莫名其妙,但京官们却知道怎么回事。

这名看起来身躯单薄、名不经传的太监是如今另一个实权机构的掌舵人。

这实权机构叫黄泉监!

黄泉监中的‘监’取自两个含义,一为监察,二为内监,里面成员都是皇帝的身边人,是他真正的亲信。

磕头的太监姓万,具体名字官吏们不甚清楚,只知道皇帝对他极为信任。

他现在是大内总管公公,伴随皇帝上朝,每次要说话之前就会跪地行礼,皇帝若是允许他说话,便会回一个‘准’字。

万太监起身后低头面对郎之桓,柔声问道:“奴才见过朗大人,敢问一句,被困大雪中的乡村,有没有全村人员失踪的情况?”

郎之桓道:“回万公公,有!昨日东北州送来的加急奏折共有四封,四封中全提到了这件事,大雪之后有村庄的人全数失踪!”

万太监后退。

皇帝看了他一眼,他有些沉重的点点头。

郎之桓继续汇报各地送来的文书消息,皇帝听一个消息就皱一次眉头。

听到后头他无奈的抬起手点了点,说道:“丞相先歇息一下,换太尉来与朕说话。”

郎之桓退下,一名身躯魁梧、体魄雄浑的老人缓缓起身。

这是帝国太尉,朱忠肃。

朱忠肃走向前去说道:“陛下还是让郎大人先做汇报吧,老臣的话,怕是陛下听了更不开心。”

皇帝叹道:“听爱卿说出这话,朕已经不开心了。不过爱卿算是忠耿贴心,还知道给朕铺垫一句,你说吧,朕做好准备了,是哪里又有流民造反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