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煌煌长安(第2/4页)

孩童笑道:“谢谢大爷赏赐,但柱子家有吃食,你们去吃席吧,柱子和爷爷今天中午也有好饭吃。”

王七麟说道:“跟你爷爷一起来吧,我有个外甥比你小一些,可是跟你一样都是天才,看到你我就想起了他,我很愿意与你待在一起。”

他还真挺想念黑豆的。

没了黑豆他就没了能折腾的对象——折腾八喵和九六是不成的,这俩小东西机灵的很了,一看到风头不对立马跑路。

乔志年也招呼,见此锁柱看向老刘头,后者笑眯眯的搓搓手说道:“成,你跟着大人们去吃一口吧,唉,去年收成不好,过年也没让你吃上个地锅。”

锁柱立马摇头:“我不去,爷爷我不爱吃地锅,地锅有啥好,不如高粱饭养人。”

王七麟说道:“你不去你爷爷可要去了,马爷,去把老爷子带上。”

马明过去行军礼,亮出了山林猛军先登营的身份。

山林猛军名声同样很响亮,先登营内皆为猛士,老刘头得知他身份后露出钦佩之色,连连向他卑躬屈膝。

他想尽力保持倒悬军的威严,可是二十年乡村老农的生活早就压弯了他的腰、压断了他的骨气,二十年前他面对军中大将也能挺直腰杆,如今他面对当官的只能胁肩谄笑。

马明看的心酸,在遇到王七麟之前他其实也是这样了。

再勇猛的军中汉子,离开行伍进入街头后也得向一斗米、一把钱铢去低头。

何况老刘头最近七八年里为了养活锁柱,更是三天两头就要去求人,他的身上已经没有多少强兵悍卒的气息了。

二水合乡是当之无愧的穷乡恶水,这乡里连个饭馆都没有,所以他们要吃饭就得去驿所。

乔志年已经找人准备好了土锅,这所谓土锅确实很土气,就是在地上用石头用土块撑起个土灶,上面放一个锅,锅里煮上大骨汤,再继续煮上豆腐、粉条、肉片、卤下水、萝卜、白菜等东西,跟王七麟做的火锅类似。

不过这个锅很讲究,用的是铜锅。

铜锅个头不小,里面伸出好几根牛棒骨,汤汁已经煮的浓白,他们一进门就有风吹着牛骨汤的香气往他们身上飘。

锁柱肚子顿时响了起来。

吃土锅有佐料,韭花酱、芝麻酱、香油、酱油调制出来的一碗酱放在土灶台上,谁吃谁就轻轻蘸一下。

徐大身上常备酒菜,王七麟看了他一眼,他开始往外拾掇:

烧鸡、酱肘子、卤肉、红烧肉等等,他直接给收拾出一个大席。

一行人下入肉菜开始炖,一人一个碗,谁吃谁就去捞,捞出来后围着土灶暖暖和和的吃。

王七麟捞了一碗粉条,这东西炖熟了他比较喜欢,在汤汁中泡软后有着纯粹的肉汤香味,呲溜呲溜吃起来很有滋味。

乔志年以为他喜欢吃半流食,于是让人送来一些手擀面,笑道:“王大人,卑职请你吃哨子面。”

王七麟一边吹着滚烫的粉条一边问道:“为啥要叫哨子面?能像哨子一样响吗?”

谢蛤蟆笑道:“是因为土锅的汤煮出来的面条太烫,可是多数人家寻常吃不上这样一顿饭,所以有的吃了就得快点吃,要快点吹面条,这吹快了便会发出哨声。”

面条熟得快,乔志年对锁柱说道:“柱子,给大人们演示一下哨子面。”

锁柱夹了一碗面蹲下使劲吹、很快的吹,结果嘬着嘴巴一吹就跟吹口哨一样响了起来:“嘘嘘、嘘嘘。”

王七麟笑,也挑了一碗面条混着带淡黄油汁的牛骨汤一起吃。

他入乡随俗的冲面条吹口哨,吹出来一首《九九艳阳天》。

徐大听后点头赞叹:“好口活!”

他吹了一首《十八摸》。

乔志年举杯敬谢蛤蟆,说道:“道长是老神仙,见多识广,连我们这小地方的哨子面都知道,了不起。”

谢蛤蟆抿了口酒笑道:“早些年游历大江南北,来过这陇东一带,吃过几次哨子面。”

乔志年感兴趣地问道:“道长去的都是哪里?有来过我们这土龙县吗?唉,说来让人难过,我们这县也不知道怎么了,旱了好几年,老百姓吃水都困难,还怎么种地?”

谢蛤蟆道:“老道先前听老百姓说过,你们这里已经好几年没下过雨了?”

乔志年摇头道:“说好几年没下过雨倒是夸张了,但说好几年没有正经下过雨就没问题了。别说雨,连雪也没有,以前我们这乡里有两条河,你们去看,现在哪有河?都干了!”

王七麟问道:“是不是出了旱魃?”

谢蛤蟆断然摇头:“无量天尊,绝不可能!旱魃一出,赤地千里,流民无数,岂会让乡里人还能勉勉强强的过活?”

徐大啃着猪脚说道:“说不准这里的旱魃是个二把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