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伴君如伴虎(第2/4页)

太狩皇帝淡淡地笑道:“是呀,现今世道海清河晏,百姓安居乐业,怎么会有逆贼呢?”

“可是偏偏就有。”

王七麟竖起耳朵,知道话题就此切入正题。

他不得不暗地里给徐大点上个双响赞,这货捧哏的本领迎风见长。

太狩皇帝倒是没有与他们耍什么手段,很直白的问王七麟:“王大人,俞大荣的案子是你侦破的,你说他是被谁杀害的?”

王七麟更直白,道:“祯王。”

太狩皇帝没想到他会这么回答,愣是没话说了,呆住了。

万公公立马向前一步喝道:“大胆!”

徐大说道:“为啥大胆?我家大人说的是实话,这事就是祯王干的,他在蜀郡逆施倒行,逼的俞大荣来向圣上告御状,结果这事不知道被谁走漏了风声,祯王竟然在长安城把他给害死了!”

太狩皇帝接话说道:“倒也未必走漏风声,俞大荣在蜀郡便多与祯王不睦,此次俞大荣进京,他怎么能不防备着点呢?”

“祯王是朕的三哥,他自小便谨慎,防患于未然就是他的座右铭。俞大荣,正是他的患呀。”

徐大冲动地说道:“圣上,我徐大是读过圣贤书的人,古之圣贤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至圣先师又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还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正所谓古之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更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俞大荣是圣上的王臣,祯王虽然是圣上胞兄,却也是圣上王臣。”

“自古以来,圣贤都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可没有说,臣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祯王诛杀俞大荣这朝廷命官,他这是目无王法,铸下大错!”

王七麟听的昏头昏脑,他没听懂至圣先师说的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因为里面不少话都是他第一次听说,于是只能配合的点头:“就是、就是。”

万公公心烦意乱,他是读过书的人,他觉得徐大咧开这张破嘴在瞎鸡儿说,他说的话压根没有缜密逻辑。

可偏偏皇帝吃这一套,挑起的眼角中所蕴含的笑意便说明了这点。

他的这一抹笑意让万公公很不爽,于是在心里暗骂了一句:吾草汝娘之。

骂完了他更不爽了:自己有心无能!

太狩皇帝紧了紧身上的袍子走向船头,顺手从万公公手里接过大氅递给徐大:“海风大,披上衣裳,小心受冻。”

徐大接过大氅再次浮夸的摇起乳浪:“圣上放心,我身子骨一等一的强!”

太狩皇帝笑了笑不再说话,站在船头享受风吹。

小船从悬崖下经过,几朵洁白的小花从树上落下,如同雪落。

太狩皇帝接住小花嗅了嗅,说道:“王大人,你知道朕为何要恢复你听天监观风卫之位吗?”

王七麟谨慎地说道:“回禀圣上,微臣不敢枉测圣意!”

徐大张张嘴,欲言又止。

太狩皇帝冲他点点头道:“徐大人有何高见?”

徐大冲动地说道:“祯王在天子脚下培养心腹暗杀朝廷命官,他这是当天高皇帝远,自己在蜀郡能当土皇帝!”

“按照俞大人的贴身状纸所记述,他在蜀郡罪刑颇多,可是蜀郡的监察刺史却毫无动静,这说明他已经当了叛徒,他被策反了!”

汉武帝时,中原便被分为十三个监察区,每个区设置一名刺史巡行监察,代表中央监督地方,权力很大,属于常设巡查机构。

这种巡查制度为历代沿用借鉴,如魏晋、隋唐时期有监察御史,宋朝有监司,元朝有按察使、廉访使,及至本朝,太祖皇帝重启刺史之位,但行监察之权,就叫做监察刺史。

徐大说道:“所以圣上希望观风卫能行使好太祖皇帝的初衷,去把祯王的事调查个清清楚楚。”

万公公忍无可忍,冷飕飕地说道:“徐大人,你好聪明的脑袋瓜子。”

徐大客气地说道:“彼此彼此,其实我也不是很聪明,当初就没有考上进士。”

万公公沉默了。

太狩皇帝看向王七麟叹息道:“王大人,你空有一副好皮囊呀。”

王七麟苦笑道:“微臣惭愧。”

太狩皇帝对万公公说道:“徐大人乃是朝廷人才,当为铜尉。”

万公公恭谨行礼:“老奴接旨。”

徐大瞠目结舌,然后吱吱呜呜地说道:“圣上恩典,可是这不好吧?我是铜尉?可我家大人也是铜尉,圣上皇恩浩荡,但这与礼不合,这样怎么行呢?”

太狩皇帝轻松地说道:“观风卫本是听天监下十三府之一,有两位铜尉怎会于礼不合?徐大人多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