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机遇(第2/3页)

“原来如此,希望真的能承待诏吉言,让我们太医院能有机会多受重用。”

想到这批愿意主动参加义诊的太医,也算是经过了初步考核,陈常路有心提点的回道。

“这是当然,诸位大人主动愿意不辞辛苦的参加义诊,皆可谓是医者仁心的仁义之辈,圣上当然会重用各位。”

高太医闻言,心中忍不住一咯噔,这话中好像有话啊,诚心道过谢后,回到他那些同僚中,立刻嘱咐道。

“这次去康平眷村后,大家一定要打起精神,好好表现,多露露自己的绝活,那位陈待诏可是圣上身边的红人,咱们的一举一动,人家都会看在眼里,表现得好了,可能有机会得到重用。”

都曾看到这位去和那位陈待诏套近乎的事,此话一出,顿时引来一群太医的高度重视,能主动报名参加这次义诊的太医,基本都抱着与高太医一样的想法,对自己的医术水平有追求,不在乎患者身份的人。

即便本来就没抱什么功利心,现在听说此行可能不像看上去的那么简单,迅速引来众人的高度关注。

“高院使,那位陈待诏怎么说的?”

高太医将他与陈常路的对话大概复述一遍后,才总结道。

“你们发现了吧,他先是说,咱们太医院储存的那些药材,很快就能有地方消耗,后面又说,圣上另有安排,这个安排,肯定会和那些药材的消耗有关啊。”

既然这次的义诊所需用药,人家不用他们太医院的,而是在民间采购,那就意味着,那些药材肯定不会用在义诊上,不是这种义诊,又可以大量用药,那能是为了什么?

但是不管怎样,他们这些太医身为开药方的人,肯定有活干,有圣上亲自安排的活干,那就叫做重用。

其中一位较为年长的老太医矜持的理了理自己的衣衫,悲天悯人的感慨道。

“看来我们这次还真是来对了啊,所以说,做人就是不能太有功利心,总是太过计较得失,谁也不知道自己会错过什么机遇。”

众人带着难以掩饰的笑容,心情都十分好,这份惊喜足以让他们精神振奋,不用高太医再强调什么,他们也暗自下定决心,这次肯定要使出看家本领,让那位陈待诏知道自己可堪重任。

这支由御林军护送的义诊队伍起程前往康平眷村时,安常煦正在宫里跟他祖母吐糟。

“……陈常路怕我看了生气,还有意瞒着我,他不知道我早就看到那些帐了,要不是想到您曾教我的那些,我早就要和他们算帐了,同样的东西,采购价格能翻上两三倍不止,这些蛀虫!”

而陈凤琪告诉他的,就是这世上有些人只认贵的,不认对的,这种消费心理,对他们接下来将要开创的一系列皇家产业很有好处。

其中就包括皇家医疗院,目标客户肯定是那些有钱的人,对,不一定需要有势,关键是要有钱,知道将会有那些有钱人为那些被高价采买入宫的药材买单,安常煦才按捺住心中的火气。

“这些都是积弊已久的问题,肯定要解决,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得了的,的而且那里面牵涉的人与势力太多,肯定不能轻举妄动,先在私下里让人查一下,做到自己心里有数就行,犯不着气着自己。”

“等到筹备皇家医疗院时,将那些人都排除在外,两边的人事与帐目一定要分清楚,咱们做事,一定要做出口碑来,有了口碑,人家才愿意信任。”

信任以后,才能成为他们的忠实客户,多为他们的生意捧场,让他们多赚些钱。

陈凤琪别的不敢保证,她一能让她这大孙子成为最有钱的皇帝,有钱就好办事,方便在一些利国利民的政策上大施拳脚。

要不然,户部的那点钱,总有无数双眼睛盯着,生怕别人用得多了,自家能拿到的少,整天因此而在朝堂上争来吵去,让她听得脑壳痛。

有那时间和精力,多想想该怎么多干实事,多挣钱,饼子做得越大,大家不是都能分得更多嘛。

现在低层的贫苦百姓,连衣食都没办法得到保证,情况好点的,也就是能保持个衣食无忧,消费能力极差,使得整个国家的经济都很萧条,更谈不上什么生产能力与技术创新和发展。

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只有设法让占据着最大人口比例的中下层百姓富裕起来,增加购买能力,促动商业经济的发展,增加商业税收,才能实现国富民强这一目标。

以牺牲某一群体的利益,增加国库收入,绝非长久之计,也是很残忍的一种行为。

可是这种行为,在此前正是历代统治者惯用的方式,国家缺钱,就给底层百姓摊派各种税收,让人不堪重负。

安常煦认真记下他祖母的说得这些话,当皇帝以后,需要面对的工作,牵涉到的人与事太多,他算是切身体会到他祖母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有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