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9章 陛下,不如再问问楚王殿下吧(第2/3页)

丽娜在一番对比之下,可能觉得老宋爱自己多一点,然后就跟了他了。

其实,到底谁爱它多一点,还真不好说。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场婚恋游戏上面,老宋这个“劣币”最终抱得美人归。

当然,伴随着有些妹子一切“向钱看”的想法,这个规律也不完全管用。

说不定老王的钱包够厚,老宋再怎么努力也是惘然。

“你怎么解决?莫非你在哪里发现了大量铜矿?”

李世民听到李宽说可以解决钱荒的问题,稍微松了一口气。

在他看来,只要钱荒问题解决了,那些劣质铜钱,只要加大一下查处力度,自然有办法灭绝。

“不,没有新的铜矿发现。”

李宽的回答,再次让大家失望了。

有的时候,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啊。

房玄龄一脸无语的在一旁看着李宽,这楚王殿下也不是万能的呀。

“但是,陛下,各个国公,为什么我们就一定要局限于铸造铜钱呢?”

李宽想到了石见银山那每天一万两的产量,再加上之前贸易换回来的几百万两黄金白银,完全具备了铸造金币和银币的条件啊。

干嘛要在铜钱这棵树上吊死呢?

……

在宋朝以前,华夏绝大多数的区域都是不把金银当做货币使用的。整个贞观期间,使用最多的就是开元通宝。

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开元通宝是唐玄宗李隆基铸造的铜钱,虽然他也有一个开元的年号,但是开元通宝是高祖李渊在位的时候开始铸造的。

开元通宝的出现,有力的解决了当时天下货币混乱的局面,对大唐经济的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除了开元通宝,贞观时期起到支付作用最多的就是绢帛,它包括绫、罗、锦、缣等,都是比较有价值的丝织物。

可以说,李世民和房玄龄他们想到了很多,但是就没有想到要使用金银来作为货币。

这大概就是思维的惯性吧。

由于大唐以及之前的王朝,白银的产量很低,甚至不比黄金多多少,所以根本就不具备作为货币流通的基本条件。

可是,今时今日的情况已经变了。

“楚王殿下,不用铜钱用什么?总不能使用羊毛线吧?”

长孙无忌在一旁一直没有怎么说话,现在看到李宽有点故弄玄虚的样子,然不住怼了一句。

说实在的,李宽越强大,长孙无忌就越担心当年的事情被暴露。

虽说自己已经把知情人都处理了,但是谁能保证就真的万无一失呢?

“对啊,楚王殿下,不铸造铜钱,钱荒不就会越来越严重,你怎么解决铜钱不够的情况呢?”

戴胄也不是很明白李宽话里的意思。

“很简单,铸造金币和银币!”

李宽直接说出了答案。

“金币和银币?”

李世民立马想到了内帑之中还有不少东海渔业分红的金银,再想到李忠之前汇报说石见银山每天产银居然高达万两。

这金币和银币,似乎也不是不可以啊。

“没错,就是铸造金币和银币,既可以缓解铜钱不够的局面,又能解决大额交易的时候携带大量铜钱不便的情况。”

金银天然是货币。

这个时候的唐人,并不是觉得金银价值不高,不能接受他们。

相反的,大家都知道金银的价值很高,只是因为往往只有皇家赏赐的时候才会用到金银,日常之中几乎没有流通而已。

真要是推出了金币和银币,东西两市的商人们接受起来肯定没有什么困难。

至于百姓……

普通百姓,有几家能够拿得出价值一个金币的钱财出来?

所以,金币和银币的早期使用对象,注定是商人勋贵和少部分先富裕起来的匠人。

“似乎是个好主意啊,朕之前为何就没有想到呢。与其让那些金银躺在那里不动,不如铸造成金币银币呢。”

李世民不愧是一代明君,稍微想了想,就意识到了李宽这个提议很妙。

不仅具备操作的可行性,有可能却是缓解市面上的钱荒。

甚至,东海渔业是不是可以在倭国看看有没有铜矿,要是金币银币和铜钱都增加铸造,想必就更加完美了。

“陛下,户部库房里面并没有什么金银,这铸造金币银币之事……”

戴胄眼睛里露出一丝狡黠,心想着看看能不能从内帑之中搞出一批金银到户部之中。

“陛下,这金币银币,其实不一定非得是户部来铸造。”

李宽不给戴胄面子,站出来拆台,气的那老头眼睛冒火。

“哦?户部不铸造,那谁来铸造?”

李世民心中不断的权衡,一边看着李宽,看看他能说出什么道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