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86章 推广南洋水稻(第3/3页)

并且,有了这几万亩水稻的种子,哪怕是要在大唐大规模的推广,也算是具备了基本条件了。

就在众人的讨论声中,第一亩早稻已经收割完了。

“三百二十四斤,王爷,我们选取的这亩地是最普通的一片地,基本上其他的都不会比这差到哪里去。”

王玄策的脸上满是笑容。

被长安城的勋贵看了几个月笑话,现在总算是扳回了一局。

“再收割一亩,如果产量还是这么多的话,我觉得不用再等秋收了,现在就可以考虑明年如何推广水稻种植了。”

刚才过来的路上,也路过了一大片一季稻的种植地,那些稻苗长得非常壮实,怎么看都不像是产量会比这个更差的样子。

“对啊,要是关中道都种上了水稻,那么明年的粮食产量就能翻一番,农户们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戴胄激动的不断的捋着自己白花花的胡子。

“咳咳!”

李宽不得不打断戴胄的幻想,“戴尚书,这关中道适合种植水稻的地区其实不算特别多。最主要的是大家还不习惯吃大米,要推广水稻的话,我觉得江南道和山南道是最好的地方。”

苏常熟,天下足。

宋朝的时候会有这个说法,足以说明苏州和常州地区的粮食发展潜力巨大。

江南水网密布,气温也比关中要暖和,最关键的是那一块区域能很轻易的跟大运河相连接,将当地出产的粮食运输到全国各地。

至于山南道,李宽想到的是江汉平原地区,这里也是一个大粮仓来着。

可惜在大唐的时候,发展的还很缓慢。

要知道后世的襄阳也是全国的重要产粮之地来着。

当然,李宽选择山南道,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这里距离长安城非常近,几乎是适合种植水稻的地方,山南道是离长安最近的。

等到山南道这里的水稻种植发展起来之后,继续往南就到了江南道的鄂州(不得不吐槽,大唐的江南道实在是太大了,江苏、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安徽这些省份的全部或者一部分都是属于江南道,难怪后面唐玄宗要把它拆分成江南西道和江南东道)。

而鄂州可就是现在的武昌了,也是属于适合发展农业的好地方。

“楚王殿下说的是,这南洋来的水稻,产量比粟米高,比江南道原来的水稻产量也要高。真要是推广,还是在江南道推广是最容易的。”

房玄龄倒是立马就接受了李宽的建议。

别看似乎在哪里推广都能增加稻谷产量,但是要是选择的地方错了,推广的难度就会变大很多。

就比如河北道,你要是逼着那里的农户去改种水稻,人家还不得起来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