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42章 一并发配(第2/4页)

所以他的职位虽然不是最顶级的那一批,可对朝中大事的了解程度,却是一点也不比别人差。

“舅舅那边,我已经过去拜访了好几次,但是他每次都不在府上,我也有点搞不清他是真的不在府上,还是避着不肯见过。眼下是敏感时期,他不想让人产生误会,也是有可能的。”

李泰虽然感受到了长孙无忌对自己不是很热情,但是并没有太在意。

此时此刻,他已经认为太子之位,就是自己的了。

自己是他的外甥,他没有理由去支持其他皇子吧?

“这么说来也有道理,长孙司徒想来是不会反对陛下立你为储君的。另外,中书令岑文本,昨天在宣政殿议事的时候,话里话外都表露出了对魏王殿下您的支持,我觉得你可以邀请他来府上一叙。”

“岑文本也支持我了?太好了!那父皇面前,可以替我说话的人又多了一个了。”

李泰也不是没有拉拢过岑文本,但是一直都没有收到反馈。

如今总算是出现了变化。

“虽然这些天的局势还有些混乱,但是很多事情,已经慢慢的清晰了。魏王殿下,越是在这个时候,你越不能犯错误。同时,为了避免产生意外,其他几个皇子那边,你也要多留意一下。毕竟,陛下的诏书不颁布,这事就不算结束。”

刘汨虽然嘴里这么说,但是心中其实已经不怎么担心。

事实上,魏王府上下,现在都有一种轻敌的思想在浮动,觉得胜利已经属于自己了。

……

吴王府。

自从长孙皇后去世之后,借机回到长安城的李恪,就一直都没有再离开。

作为李世民的第三子,李恪的性格和才华是跟李世民最像的,所以也很受李世民宠爱。

贞观十一年的时候,李恪因为被人弹劾游猎过度、损坏庄稼,吃过亏,所以这些年,做事一直很低调。

“恪儿,你已经在长安城逗留近半年,差不多也时候要回封地了。”

李恪今天请自己阿娘过来,本来是怀着一些其他目的的,但是杨妃刚刚坐下,却是说出了一番让李恪很是意外的话。

“阿娘,孩儿还想着在长安多陪陪你呢。安州远离长安,我要是回去了,指不定又要好几年都见不到阿娘了。”

“为娘虽然不想你离开,但是长安城中,如今的气氛比较诡异。你的身份特别,难免会让有些人产生忌惮,与其被人暗地里陷害,倒不如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杨妃作为杨广的女儿,从小就在皇宫中长大,对于各种权谋斗争,她是见得多了。

跟其他贵妃不同,杨妃最大的愿望不是自己的儿子能够身居高位,而是希望李恪能够平平安安的过完这辈子。

但是,李恪显然不这么认为。

在他看来,李承乾也好,李泰也好,不管是来文的还是来武的,都不是自己的对手,无非就是仗着自己是嫡子,所以能够取得许多朝臣的支持。

真的要论血脉,自己比他们要高贵多了啊。

“阿娘,前几天我也去见了父皇,他并没有要孩儿去属地的意思。眼下齐王和太子都涉及到谋反大案,新任太子之争,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情。虽然支持孩儿的朝臣远远没有李泰多,但是我也不是没有机会啊。”

在自己母亲面前,李恪倒也没有掩饰争夺储君之位的野心。

“恪儿,你很优秀,这一点大家都知道,为娘也很欣慰。但是,你再优秀也好,不要忘记了,大唐是在隋朝的根基上建立起来的。而你身上,流淌着一半的大隋血液,朝中那些大臣,除了所剩无几的隋朝旧臣可能会支持你,其他人都是生怕你上位之后展开清算的。”

“阿娘,我怎么可能清算他们?大隋已经没了!我现在是大唐的吴王!”

李恪对大唐的认可程度还是非常高的,心中从来没有想过要恢复大隋。

奈何这话,他说了,也没有人相信。

哪怕是别人相信了,也担心哪一天李恪心血来潮的反悔了呢。

“阿娘知道你心中没有此意,但是别人不见得相信啊!再说了,朝中如今一半的官员都是司徒长孙无忌的人,你觉得他会支持你吗?”

杨妃不想打击自己的儿子,但是为了让李恪灭了那不该有的心思,她什么话都愿意说。

“虽然长孙无忌权势滔天,但是朝中局势都在父皇的掌握之中。再说了,房相、萧相等大臣,也不是长孙无忌说什么,他们就听什么的。”

“那你觉得是房玄龄会支持你,还是萧瑀会支持你?”

李恪:……

“恪儿,听娘一句劝,这太子之位,你死了这条心吧!安安分分的做你的闲散王爷,这才是你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