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02章 小康之家(第3/3页)

“楚王殿下这个小康之家,跟寒门子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寒门子弟是意味着祖上曾经荣光过,如今已经落魄;而小康之家却是有着更多的积极意义,更能代表我们大唐的变化。”

一旁没有怎么说话的岑文本忍不住发出了一句赞美之词。

虽然岑文本是世家子弟出生,但是也算是见识广博,对于民生疾苦有着很深刻的认识。

他的父亲岑之象,在隋末时期担任过邯郸县令,遭人诬陷。那个时候,岑文本才十四岁,自己去到司隶为父诉冤,辞情激昂恳切,召对明辩,其父冤狱得以昭雪。

“小康之家这个词语听起来确实比寒门子弟更让人舒服,更让人充满期待。大唐的寒门子弟,数量是有限的,不可能伴随着大唐的发展大幅增加;但是小康之家不一样,他们可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快速的增加几倍、几十倍,只要大唐每个州县都有大量的小康之家,各地的稳定就不需要朝廷太过操心了。”

来济也忍不住夸奖了一句。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来济就是寒门子弟。

他的父亲来护儿曾经身居高位,可是在隋末动乱的时候不幸去世,之后来家的家道就迅速的衰败。

直到这两年才开始重现成为长安城有头有脸的勋贵。

他很清楚寒门子弟是不可能快速增加的,因为哪怕是寒门也是“门”,意味着祖上曾经出过做过高官的人。

“陛下,在微臣的设想之中,大唐应该是一个不倒翁形的社会结构。站在最顶部的勋贵世家的数量是比较少的,最多的是中间的小康之家;同样的,最下层的百姓数量也应该尽可能的少,这样的社会结构才是稳定的。”

不倒翁是如今长安城比较流行的儿童玩具,当初也是从楚王府流传出去的。

不管是李世民还是岑文本,甚至是上官仪,都是亲自把玩过这种玩具。

“不倒翁形的社会结构?”

李世民细细的品味着这句话。

一直以来,还真没有谁像李宽这样的提出社会结构的理论。

哪怕是李世民再见多识广,一时之间也不好下判断。

“是的!大唐要想避开以往的朝代轮回的宿命,就要从改善社会结构的角度入手,让整个国家绝大部分人的利益跟朝廷保持一致,让造反失去土壤,国家自然就安稳了。”

借着这个机会,李宽开始为将来的事情开始做一些准备,让李世民先接受一些新鲜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