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章 镇北道(第3/3页)

“楚王殿下说的还是挺有道理的,如今的凉州也好,朔州也好,亦或是广州,能够有如今的稳定局面,归根结底是这些地方对百姓有吸引力,更多的饿商家和百姓愿意去到这些地方经商、种地。鼓励移民的方法,我们也不是第一次做了,如今不过是依葫芦画瓢的放在镇北道而已。

大家可以想一想棉花种植初期的那种高利润,很可能同样会发生在种植土豆上面。不用说长安城的百姓,就是长安城里的勋贵官员,很多人也会主动的安排家中子弟前往镇北道种植土豆。

除此之外,楚王殿下也提到了镇北道的铁矿和煤矿,我觉得可以加大镇北道的探矿力度,看看还没有其他的矿产;一旦找到新的大矿产,围绕着矿区,又是可以建设一座城池。

如今凉州通往朔州的水泥路已经基本完工,只需要从中找几个节点往北延伸,立马就可以把镇北道跟关中各地紧密的联系起来。所以微臣觉得镇北道的设立,虽然不用立马作出决定,但是是可以好好的考虑的。”

房玄龄的意见,显然跟长孙无忌有所不同。

事实上,现在的文官队伍之中,已经隐隐的形成了以长孙无忌和高士廉为首的一个派别,以及房玄龄为首的另外一个派别。

只是房玄龄这边,各种势力都有,凝聚力不是特别强,大家聚在一起更多的是为了抵抗长孙党的不断壮大而已。

这也就难怪等到房玄龄一去世,朝中的大局立马就落到了长孙无忌的手中,没有哪个大臣能够跟他相抗衡。

当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历史上,长孙无忌就是因为权倾朝野,所以李治才会借着武媚娘的手去收拾他。

“镇北道设立的事情,需要从长计议,后面再具体讨论吧。宽儿你先让观狮山书院农学院的人好好利用船队这次带回来的土豆,搞清楚它们的种植方法和对土地、气候等的需求情况,以便明年的大规模推广。”

李世民看长孙无忌还要站出来跟房玄龄和李宽辩驳的意思,连忙按下了暂停键,以后再讨论镇北道的事情。

现阶段,先把手中有的东西好好利用起来才是最关键的。

“微臣遵旨!”

李宽也没有指望今天自己随口一提,李世民就同意设立一个新的道,那也太儿戏了。

从长计议就从长计议咯,反正李世民没有反对,就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