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2章 乐极生悲(第2/3页)

不管是哪个年代,华夏人对子女教育都是非常重视的。

哪怕是自己吃糠咽菜,也愿意花大价钱去支持孩子的教育。

后世的学位房的价格会那么夸张,跟大家重视教育,有非常大的关系。

同样是一条街两旁的房子,有学位的可以卖十万一平,没有学位的却是变成了五万一平。

偏偏大家都还接受了这种现状。

当然,这跟网上一堆“公知”在那里贩卖焦虑,也是不无关系的。

“徐员外郎,短短的一刻钟,已经卖出去近百本了,看来首日热销千本,一点问题也没有啊。”

虽然知道买书的大部分都是托,但是文启明还是笑眯眯的跟徐孝德道喜。

“大家喜欢就好,这《礼仪故事》,我可是花费了多年心血,前后修订了不知道多少次才定稿的。这一次能够跟大家正式见面,也算是完成了我的一个心愿。”

徐孝德虽然有地方上为官的经验,但是长安城里各种各样的商业推广手法,他并不了解。

他还以为自己的书籍真的那么好卖呢。

要知道,在他以前待的州县,一本新书在书铺上市之后,别说是一刻钟卖一百本,就是一个月能够卖掉一百本,那就算是非常好的销售书籍了。

这长安城不愧是大唐的首善之地,百姓们的腰包很鼓啊。

“这些百姓能有机会学习徐员外郎的大作,那是他们的造化。我们外面排队的人似乎越来越多了,要不我们去点都德好好的庆祝一番?”

文启明帮徐孝德不予余力的卖书,为的就是跟他打好关系。

而要拉关系,自然是酒桌才是最好的场合。

“也行,反正那个点都德离这里也不算很远,现在时间还早,我们就走过去吧。顺便感受一下西市的变化。”

徐孝德也不傻,知道文启明这么热心的目的所在。

不过,自己到长安城的时间还比较短,没有什么嫡系部下,招揽几个可用之人在身边,也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不管是桂填艾也好,文启明也好,他们的投奔,徐孝德都是直接收入麾下。

至于自己需要付出的那点东西,对他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这就是徐孝德的观点。

趁着自己女儿如今在颐和园中正受宠,自己要是不好好的干出一点事业出来,等到新皇登基,或者是自己女儿人老珠黄的时候,那就晚了。

“这长安城如今有将近两百万人,其中至少有三成的人是认识一些简单地文字的,这三成的人当,只要有一成的人来购买《礼仪故事》,就能把我们库房之中所有印刷的《礼仪故事》都卖空。这几年,像是这种传统的书籍能够售卖出这么多销量的,几乎是一本也没有。哪怕是国子监祭酒孔颖达的《夫子编译》,也要甘拜下风。”

出了文曲书铺的大门,文启明看了看热闹的队伍,满是笑脸的跟徐孝德交谈着。

“长安城四通八达,这里的新书上市之后,短短几天时间就可以在洛阳和凉州等地开售,到时候还是得多辛苦文掌柜,帮忙跟各地的书商联络。”

“没问题,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事情。不过这段时间,我准备在城外购置一块土地用来开设自己的印刷作坊,只是现在好的土地比较难搞,特别是上面的一些农户,要让他们迁移还比较麻烦,所以可能会耽误几天时间。”

文启明一边观察着徐孝德的反应,一边将自己心中在意的事情说了出来。

这是他第一次找徐孝德帮忙,所以比较小心翼翼,拐弯抹角。

如果徐孝德当作没有听懂,那么他就只能等下次再找机会了。

好在徐孝德虽然不算聪明,但是怎么说也是在官场上混了十几年的人。

文启明这话一出口,他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虽然土地出售的事情不归他管,但是长安城各个衙门很少有不给他面子的官员,所以徐孝德对于帮文启明搞定这些事情,并无压力。

“这些都是小事,回头我让府上的管家去长安县衙走一趟,然后你再去申请相关的东西。如果还是有问题的话,就直接找我的管家,或者你直接把相关的资料给到他就行。”

文启明说的那些事情,徐孝德显然并不怎么担心。

左右不过是一块地,又没有什么特别的。

“多谢徐员外郎,那我晚点就去整理一下相关的资料,明天直接去长安县县衙;您放心,我绝对不会耽误《礼仪故事》在其他州府的销售的,长安城最近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书籍上市,不会给《礼仪故事》带来什么冲击,您就坐等《礼仪故事》销量屡创新高吧。”

文启明脸上笑开了花,比徐孝德慢半步的跟着往点都德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