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8章 对付吐蕃国的新招数(第2/3页)

王玄武作为楚王府情报调查局的负责人,消息还是很全面的。

很显然,王玄武没有收到吐蕃国异动的消息。

“我听说吐蕃国的国土基本上都在高原之上,中原百姓去到那里,都会水土不服,浑身无力,甚至整个人都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症。所以,这么多年来,还没有哪个中原王朝真正的征服那片土地。

每次战争爆发的时候,往往都是被动的挨打。那些高原的胡人打不过就退后,打得过就得寸进尺的劫掠一番。听说那个松赞干布和禄东赞很有才华,把吐蕃国经营的很是不错。王爷你的担心,我倒是觉得还真有可能。”

武媚娘的眼光,很显然比王玄武要高一个等级。

李宽只是提了一嘴,她就想到了很多。

放眼大唐四周,直接毗邻的国家,除了吐蕃国之外,还真是没有谁是特别有威胁的。

当然,时不时恶心一下你,给你添点麻烦的国家,倒还有不少。

“没错,所以对付吐蕃国,不能完全硬来,最好就是能够多种手段相结合,最终把它们给灭了。”

李宽也没有指望大唐现在就把吐蕃国的全部国土纳入到实际的管理之中,那样也不大现实。

毕竟,这么一个年代,对于土地的需求,其实也是看情况的。

如果是很肥沃的土地,自然是越多越好。

但是吐蕃国那种地方,不管是朝中百官还是天下百姓,没几个人感兴趣。

哪怕是李宽想要把它纳入到大唐的统治之中,也只能是做到名义上的统治。

当然,如果能有一些其他的措施相配合的话,让这种名义上的统治最终变为实实在在的统治,也不是不可能。

只是需要时间而已。

“王爷,你之前不是说大食帝国才是大唐最主要的对手吗?如果同时对付大食帝国和吐蕃国,可能压力会比较大。因为这两个国家离关中的距离都比较远,单单后勤物资的运输,就是一个大问题。”

王玄策也加入到了讨论之中。

“大食帝国肯定是大唐最主要的对手,但是他们还没有扩张到西域,我们在陆地上的冲突,估计还需要几年的时间。至于海上贸易,我已经开始安排人员进入西洋,以大唐的造船技术,抑制他们的进一步发展还是没问题的。但是要打败大食帝国,最终还是要依靠陆地上的战争,这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这个年代,海洋的重要性远远没有后世那么高。

各个国家内部,普遍都是走的自给自足的道路,对外国的依赖是非常低的。

所以哪怕是你大唐的水师控制了全球所有的海域,也别指望就能打败各个国家。

因为人家不出海,日子也一样可以过下去。

“对付吐蕃国人,无非就是分化瓦解,扶持他们的对手,让他们内部陷入混乱;与此同时,继续将王爷你之前提到的经济措施发扬光大,让吐蕃国的各种经济命脉掌握在我大唐手中,同时切断吐蕃国伸出向四周的手。”

武媚娘这话,算是将谈话的主题直接拉回到了李宽希望讨论的问题上。

“王爷之前安排王有才去到天竺,不知道效果怎么样,如果很好的话,完全可以让范彪依葫芦画瓢,在吐蕃国重新搞一下。”

王玄策也是知道李宽在天竺的安排的,怎么说他也是楚王府的头号谋士,很多事情李宽都不会瞒着他。

“不一定行!”

李宽思索了一会,给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回答。

“为什么?我之前推演过那个推销方案,觉得哪怕是没有办法达到理想状态,也是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的。吐蕃国那些人的聪明程度,不大可能比天竺人高到哪里去。再说了,哪怕是我们唐人,面对这样的推销方法,也很难不中招的。”

不等王玄策说话,武媚娘就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当初她第一次听到李宽提出来的方案的时候,可是惊讶了很久。

这是多么简单又多么天才的方案啊。

如今李宽居然说放在吐蕃国上面,会没有效果!

“吐蕃国虽然实力颇为强大,但是它的整个社会体制还是非常落后,基本上还处在奴隶社会的阶段。在吐蕃国,大部分的牧民都是各个部落首领的奴隶,交易基本上都是发生在部落跟部落之间的以物易物状态。个人的影响力还比较底下,吐蕃国的百姓们,也还没有什么经商的头脑。

这传销的推广方案,越是落后的社会体制之下,取得的效果可能反而越差,而不是越好。因为人家压根就还没有形成广泛的商业交易,百姓们的财产也都是实物财产,不利于传销的发展。”

在李宽眼中,吐蕃国还真就是一个处在奴隶社会阶段的国都,比天竺都还有所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