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0章 佛道之争(第2/3页)

李淳风沉默了片刻,算是同意了孙思邈的见解。

但是,他显然还是看不惯玄奘在那里那么欢快的跳着。

“这也很简单,玄奘不是出去了十几年,对西域和天竺非常熟悉吗?还精通各国语言,收集了各国的许多书籍,还跟许多王公贵族的关系很好。

不客气的说,他玄奘是现在大唐最了解西域的人之一。如今大唐已经把北边的草原部落给征服的差不多了,南边的蛮子短时间内也兴不起什么大风大浪。

再考虑到丝绸之路中的大部分路段都在西域,不管是为了大唐的安全还是为了大唐的经济发展,朝廷肯定会把关注点放在西域上面。

你跟陛下提议一下,让陛下下旨,由玄奘牵头,召集一帮人把他此次西行的游记给记载下来,也好增加一下大唐百姓对西域的了解。”

孙思邈轻飘飘的扔出来一个主意。

按照这年头的人的写作速度,玄奘要想完成一本《西行游记》,至少得有两三年时间才行。

到时候,百姓们哪里还会对一个回到大唐好几年了的高僧感兴趣啊?

整天忙着撰写文章的玄奘,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在那里搞经学讲座啊。

他要是真的还有那么多空余时间,那么完全可以让他充当翻译,把大唐儒学的经典翻译成其他国家的文字,让孔子学院在西域多修建几座呢。

指不定到时候可以让佛家的人直接带着观狮山书院的人去到西域宣扬大唐的文化呢。

没办法,这个年代的西域,跟后世还是挺不一样的。

大食人的影响力,连中亚都还没有到达,更不要说西域了。

整个玄奘的西行路途,经过的国家都是信奉佛教的。

区别只是大家信奉的程度有多高而已。

“这个主意似乎不错,我等会就去求见陛下,这等利国利民的事情,就应该让玄奘去做。他不是那么伟大吗?那么也是时候给大唐做一点贡献了。”

李淳风听了孙思邈的建议,心中的大喜。

只要让玄奘忙碌起来,李淳风就不担心佛教的发展会给道家带来什么威胁了。

……

渭水码头。

市舶司的伙计再一次的忙碌了起来。

那一箱箱的黄金被搬到了码头上门,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好在市舶司已经不是第一次碰到类似的场面了,还算很有经验,知道怎么处理。

再加上席君买带着顺风镖局的镖师矗立在旁边,倒是不用担心有人想要借着这个机会搞事。

“邓兄,这王有才离开长安城还不到一年时间,就带回来这么多的黄金。我听说澳洲已经发现了金矿,南美洲也有金矿,那么其他地方是不是也有呢?如果这一次出海你能找到额外的额金矿,或者发现一些独特的动植物,还请现在的债务,基本上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站在码头上,郭阳开始给邓峰打着气。

叮嘱其他的一些东西,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再说了,郭阳自己也没有出过海,所以出海的注意事项什么的,他也不懂啊。

“郭兄,你放心!这一次出海,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我一定还会回来的。虽然到时候不见得能够带着一船船的黄金回来,但是还请现在的所有债务,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看着码头上摆放的一箱又一箱的黄金,邓峰心中的信心开始充足了起来。

就眼前这些黄金,他虽然不知道具体有多少,但是至少也是价值几百万贯钱。

他邓峰也不要把目标定得这么高,只要有眼前王有才带回来的一成,他就谢天谢地了。

甚至,一成的一成,也就够了。

“嗯,今天契约交易铺子发生了那么大的事情,正常来说,应该很快就会在长安城里传开来。这对你的出行来说,其实是非常不利的。但是,如今王有才的船队刚好回来,带回来了如此巨额的黄金。

这个事情的冲击力,绝对比契约交易铺子里发生的事情更加能够吸引大家的注意。所以对于你来说,相当于多了一些缓冲时间,让你的债主不会那么快就知道了你的情况。

当然,你现在马上就可以登船了,他们哪怕是知道了,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郭阳看到邓峰的情绪似乎已经从上午的打击之中慢慢的缓过来了,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这人啊,精神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

你是当一只咸鱼,还是一个很有冲劲的人物,基本上就可以从精神气上面看出来。

……

“哐!”

“这帮蝗虫,也太不争气了!”

长孙府中,长孙冲很不爽的把手中的茶杯给摔在了地上。

《大唐日报》上面的文章,他自然是一大早就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