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4章 又搞一个新机构(第2/3页)

不管是现在还是后世,在科学这条路上,天才一点也不少。

特别是物理学和数学方面,年少成名的天才一点也不少。

相反的,依靠经验,到了老了才出名的,反而比较少。

因为在创新这个方向,并不是你经验越丰富,就越能创新的。

“我大唐人杰地灵,可不是只有观狮山书院才有人才。不过楚王殿下说的也很对,研究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要不观狮山书院援助我们一批人才,直接帮国子监把各个研究所的架构搭起来?”

孔颖达得寸进尺的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不过,让国子监变得更加强大,这是符合大唐利益的事情。

所以旁边的李世民和李治都没有说话。

“是啊,观狮山书院已经有了这么多的研究所,肯定已经积累了一批经验丰富的人才。如果可以援助我们各个书院一批人才的话,肯定可以在短时间内让我大唐的科学技术上一个新台阶,这绝对是利国利民的事情啊。

楚王殿下不会是不想看到其他书院也跟着发展起来吧?”

长孙无忌继续跟在孔颖达后面捡便宜。

不过,这一次李宽的回答却是有点出乎他的意料。

“没有问题,国子监和渭水书院想要建设什么研究所,直接跟观狮山书院提出来就行,不管是设备还是人员,我们都可以提供帮助。

并且,借着这个机会,我觉得可以成立一个大唐皇家科学院,对于在各个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才,可以评为大唐皇家科学院院士,享受一州刺史的待遇。”

百花齐放才是春,李宽从来没有想过要把观狮山书院的学员全部捂在自己手中。

相反的,他其实一直希望观狮山书院的学员能够有机会成为其他各个书院的骨干。

打个比方,要是大唐所有书院的格物学院的院长都是观狮山书院格物学院的学员出生,那代表着什么?

对观狮山书院会是一件坏事吗?

那将彻底巩固观狮山书院在大唐科学界的地位。

至于这一次顺便提出大唐皇家科学院的事情,则是让国子监和渭水学院等书院能够主动的支持。

虽然现阶段评选院士的话,肯定八成的人员都是观狮山书院的人。

所谓的大唐皇家科学院院士,跟观狮山书院院士也没有太大的差别。

但是想要慢慢的提高科技人员的社会地位,提高科技人员的收入水平,大唐皇家科学院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大唐皇家科学院?”

孔颖达脑中快速的思索这件事情对自己,对国子监的利弊。

“这里面的院士,是什么科目都可以参与评选吗?”

支持还是不支持,孔颖达主要考虑对儒学的发展是否有促进作用。

因为想都不用多想,这件事情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肯定是有好处的。

毕竟,科学技术人员的地位高了,吸引了自然也就高了。

特别是这种从朝廷层面给予的肯定,对许多普通人家出生的学员来说,吸引力是致命的。

“没有错,什么科目都可以参加评选。像是一些文学大师、儒学大师、书法大师之类的,都是有可能成为大唐皇家科学院院士的。”

李宽现在还不想搞出大唐皇家工程院、大唐皇家科学院、大唐皇家社科院之类的那么多分枝出来。

直接一个大唐皇家科学院,把所有的学术人员都涵盖在内。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算是科学把传统的文学给收编进来了,就看孔颖达他们能不能反应过来。

“楚王殿下,这大唐皇家科学院的院士,评选标准是什么?”

长孙无忌也在旁边问道。

在他看来,成立大唐皇家科学院,对于渭水书院来说,似乎没有坏处。

所以这件事虽然是李宽提出来的,他也罕见的没有直接反对。

毕竟,刚刚自己可是才开口薅观狮山书院的羊毛,很显然李宽现在提出来修建大唐皇家科学院,就是一个交易。

习惯了在朝堂之上进行各种交易的长孙无忌,并不反感这样的交易。

关键是自己能得到什么好处。

“大唐皇家科技奖的获奖人员,会自动的成为大唐皇家科学院的院士。然后,其他的院士将会由大唐皇家科学院院士评选委员会来评选,个人和书院都可以推荐一些符合要求的参选人员,长安城主要书院的负责人,也将自动成为评委之一。

当然,具体的一些评选要求,这要慢慢的再讨论。”

“宽儿,这大唐皇家科学院的设立,朕原则上同意了。不过你这个院士的待遇等同于一州刺史,朝廷只能给予名誉上的待遇,俸禄方面的,还是需要你自己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