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7章 大唐皇家钱庄代金券(第2/3页)

哪怕是如此,金币和银币还是不够用。这里面固然也有大唐商业在飞速发展,对货币的需求在增加的原因。但是很重要的一个理由,也是那些土财主把手中的财富全部换成了金币银币,埋在了地下。

哪怕是大唐从海外吸引再多的金银回来,也不够这些土财主埋的啊。”

王有才这话,让李宽的脸色变了变。

他要是不提到这一点,自己还真的没有往这方面想呢。

一直以来,李宽觉得大唐货币不足的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速度太快了,金银的挖掘速度跟不上。

现在看来,还不仅仅是挖掘速度的问题啊。

你挖的再快,也没有人家埋的快啊。

“我说不过你,楚王殿下,这大唐皇家钱庄代金券的推出,我觉得还是要慎重,特别是不能强制百姓使用,否者容易生出乱子啊。”

王富贵不想跟王有才继续辩论下去了,干脆把球重新踢给了李宽。

“大唐皇家钱庄代金券是一定要推出来的。初期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它跟银票、金币、银币和开元通宝共存。但是慢慢的,我们将让金币、银币和开元通宝退出流通,所有百姓使用的货币,就只有代金券或者银票。”

一张一千元的代金券,价值也就是一贯钱,或者是一个银币。

对于大额交易来说,显然也是不方便的,甚至还没有金币好用。

这个时候,自然是要跟银票相结合。

毕竟,在大唐交易中心或者是大唐股票交易所里头,动不动就会涉及几百贯钱,甚至是几千贯钱的交易呢。

“至于富贵你担心的百姓们的接受都的问题,王有才刚刚已经解释了,我觉得使用当初银票推广的时候的办法,就足够解决了。

当然,有些人担心我们随便乱印刷代金券,导致市面上流通的代金券比我们钱庄实际持有的金银多很多,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做一个规定,那就是钱庄的金库里面,有价值多少的金银,我们就只能印刷多少的代金券,多一元钱都不行。”

在纸币推出的早期,李宽也怕玩脱了。

最关键是他担心等到自己哪天没了之后,继任者碰到财务问题的时候,都是通过印刷代金券来简单粗暴的解决。

那迟早会让代金券的价值降低,出现通货膨胀,最终把纸币这个体系给摧毁掉。

当然,过个几年,代金券的体系运营成熟之后,适当的把一比一的印刷比例调整为一比二,也是可以考虑的。

“如果这样的话,倒是可以堵住那些勋贵世家的嘴。百姓们手中拿到的代金券可以在钱庄里头随时兑换成开元通宝的话,他们接受起来也会比较简单。”

王富贵看到李宽的态度那么坚决,自然不敢继续胡搅蛮缠。

“楚王殿下,我们还可以想办法把代金券推广到海外去,这么一来,就相当于我们印刷了一堆纸,却是从海外换回来大量的物资。

要是哪天金银真的不够了,而需求的代金券又非常旺盛的话,我们可以直接印刷一批代金券投放到海外来购买货物。

哪怕是代金券的价值因此而有所受损,最终也是海外的许多商家帮我们一起承担了这个风险。”

不得不说,王有才的眼光还是很犀利的。

这代金券还没有推出,他就已经想到了货币输出,想到了通胀输出了。

“你们也别代金券代金券的叫了,以后这个大唐皇家钱庄代金券正式推出来之后,简称唐元。这正好跟上面一元五元的面值叫法对的上。”

代金券这个东西,李宽总是会想到后世路面上商家发送的传单。

所以还是觉得把大唐的货币命名为唐元来的舒服。

“唐元?这个叫法倒是不错,简洁很多了!”

王有才也好,王富贵也好,自然不会在这种小事上提出什么反对意见。

“楚王殿下,那我就去印刷作坊沟通一下,看看使用什么样子的纸张和印刷技术来印刷唐元,免得到时候被人模仿,制作出假的唐元出来。”

王有才的执行力还是非常不错的,主动的提出要去印刷作坊推进唐元印刷的事情。

“我们的银票有许多的防伪措施,其他印刷作坊想要仿制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我们的唐元,如果一元钱的唐元也使用这么复杂的印刷技术的话,那么印刷成本就太高了,甚至可能会超过一文钱的成本。

如果这样的话,就相当于我们每制作一张一元钱的唐元,就要亏本一文多钱,这种事情是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接受的呀。”

王富贵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那就是唐元的印刷成本问题。

任何纸币,都是有印刷成本的。

对于一千元一张的唐元来说,印刷成本肯定是远远低于面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