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9章 大游行(第2/3页)

对于马周来说,他其实是比较喜欢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情况。

“报复就报复吧,书生造反,十年不成;这书生报仇,更是没有什么好值得担忧的。只要我们不把他的反击当回事,这事自然慢慢就过去了。”

“话虽如此,不过今天孔颖达丢了这么大的脸,我估计他马上就会呼朋引伴,召集所有儒学门徒一起来反对剪发的事情呢。我等会就让长安县和万年县警察署的警员安排人盯着他的动静,免得到时候他搞得我们措手不及。”

作为大唐警察总署的署长,马周能够调动的力量自然还是非常可观的。

“马周说的没有错,这孔颖达虽然在朝会上没有找到反驳的方法,但是并不表示这事情就过去了。我们得提前把握一下他下一步的行动。”

王玄武在旁边也觉得马周说的有道理。

“孔颖达如今是国子监祭酒,他能够最容易动用的力量就是国子监的教谕和学员。作为国子监威信比较高的祭酒,孔颖达在国子监的影响力还是比较大的。

那里总共有一万多的学员和教谕,如果孔颖达把他们利用起来的话,指不定会给我增加一些麻烦呢。”

王玄策也在旁边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管孔颖达使出什么花样出来,我们应对就是了。如果他做的比较过分的话,那么我们也不介意做一点更加过分的事情,就看他儒家的人到时候怕不怕了!”

这年代的儒家不像是宋朝明朝,李宽觉得自己还是有把握对付他们的。

……

“气死我了,气死我了!这马周居然当着那么多的朝臣和陛下的面,如此污蔑我孔家,如此侮辱我儒家,实在是太过分了,此仇不报非君子啊。”

国子监里头,孔颖达气急败坏的在办公室里转来转去。

今天散朝之后,御医很快就过来了。

简单的施救了一下之后,孔颖达就借坡下驴,醒过来了。

之后就立马回到了国子监,准备商讨着反击剪发的大事。

“孔祭酒,楚王府的态度如此强硬,这一次的剪头发,已经从顾氏成衣作坊蔓延开来,观狮山书院和大唐皇家军事学院里头很多人也都开始剪头发了。甚至街面上都能看到一些剪短了头发的年轻人。

如果我们不好好的反击一下,压一压楚王府的威风,估计以后就没有人把国子监放在眼中了。

明年的入学统考,估计大家都抢着想要去观狮山书院,愿意来国子监学习的人,会比往年又少一些。”

司马才章本来对剪头发的事情没有那么上心的。

毕竟,这只是小范围的特定人群在剪头发。

楚王府的人甚至都没有在《大唐日报》上面呼吁大家去剪头发。

但是,如今孔颖达在朝堂上被打脸了,从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国子监被打脸了。

作为国子监的教谕,司马才章自然也是很在乎的。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啊。

他跟国子监的关系,如今就是这么紧密。

“我们国子监有一万多人,这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这么多年来,我们跟观狮山书院的矛盾是越来越深,不少学员都不喜欢李宽。

这一次,我觉得时机成熟了,我们完全可以组织整个国子监的学员和教谕,在朱雀大街上来一个大游行,口号我都想好了,就叫做‘身体发肤,受制于父母,胡乱剪短,不忠不孝’。”

孔颖达说完,双眼盯着司马才章,希望得到他的回应。

虽然司马才章觉得剪头发跟“不孝”还能勉强扯上关系,但是跟“不忠”似乎没有什么联系。

但是在孔颖达虎视眈眈的眼神之下,他什么都没有多说了。

“孔祭酒,您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您要我往西走,我绝对不会往东;你要我向南走,我不会朝北。”

“好!才章,不枉我这些年信任你!那现在我们就风头行动,马上组织国子监的教谕和学员,开始上街游行!”

孔颖达觉得自己心中的那股怨气,今天要是不发泄出来,都快要活不下去了。

奇耻大辱啊!

当着那么多朝臣的面,自己被迫晕倒了。

估计很快的,长安城中就会传出各种各样的版本的传闻了。

……

“反对剪发!”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不忠不孝,人见人唾!”

朱雀大街曾经是长安城最重要的一条大街。

不过,自从大明宫修建之后,这条街道的重要性就有所下降,但是仍然是长安城最主要的街道。

等到李世民搬到城外的颐和园办公,一个月都没有几次回到大明宫的时候,朱雀大街的重要性就进一步的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