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9章 报仇不隔夜(第2/3页)

刚开始的时候,还有几个人反抗,直接被射成刺猬之后,其他人立马就老实了。

大唐这一次是认真的。

王登科看到严良他们连招呼都不打就直接动手,知道自己这一次是要倒霉了。

不过,像是他这样非常惜命的人,肯定不会拼死反抗的。

“你就是王登科?听说你还是前隋的进士?”

马周看着一副唐人打扮,完全看不出一点吐蕃人模样的王登科,脸上满是鄙视。

这个时代的唐人,是非常骄傲的。

哪怕是饿死了,也没有几个人愿意给胡人做事。

像是王登科这样的读书人,愿意去吐蕃国做事的,更是少之又少。

不客气的说,这种唐奸在长安城,绝对是受到大家鄙视的。

哪怕是最普通的百姓,看到王登科这样的人,也会忍不住吐一口唾沫。

“马署长,我现在代表的是吐蕃国,你这样不问青红皂白的闯进来,是不是有失天朝上国的风度?让其他使臣看到了,会怎么想呢?你就不怕到时候天可汗责怪下来,你担待不起?”

虽然知道自己今天凶多吉少了。

但是王登科还是不死心。

“呵呵,不饶你操心,你自己做了什么事情,自己心中有数!来人,带走!”

马周没有心情去跟王登科浪费时间。

反正在警察总署的各种酷刑伺候下,他不认为王登科能够坚持多久。

像是这样为了荣华富贵投靠吐蕃国的人,没有一个是腰杆子挺得很直的。

……

“吐蕃国这次算是捅了马蜂窝了,居然把注意打到了明作铁路的身上。也幸亏楚王殿下没有受伤,否则估计后果就更严重了。”

倭国使臣驻地,伊藤浩之面色复杂的看着慢慢远去的队伍。

“伊藤君,你说大唐会为了这个事情跟吐蕃国大动干戈吗?直接把整个使臣驻地的人员都给逮捕了,这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情呢。”

久保田七郎显然是有点期待大唐能够跟吐蕃国干起来。

这样他们就有了更多发挥的余地。

如今的倭国,在大唐面前是越来越没有还手之力了。

在长安城待了几年,久保田七郎也清楚的知道,如果大唐自己不发生内乱,或者不发生大的战争,那么倭国是没有翻身的可能了。

他跟伊藤浩之这一党的人物,是倾向于建设一个独立自主的倭国,哪怕是穷一点,也比现在这样成为大唐的藩属国要好。

不过,他们这一党现在在倭国还不属于多数党,所以很多工作展开起来是非常不顺利的。

不说其他的,单单倭国正使九条信一的态度,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障碍。

“不好说,大规模的作战,估计大唐的朝臣们是不会同意的,但是双方的关系变差,出现一些冲突,那是很有可能,甚至是必然发生的。”

“那你说我们在这个事情上面,有没有什么机会呢?听说吐蕃国现在的统治区域,都已经延伸到了天竺人的地盘。如果我们能够从天竺那边将物资运输到吐蕃国售卖的话,估计也能卖出一个天价来。

如今的东海渔业,对于商船的出售,已经管理的比较松,只要价钱合适,我们国内的商家也都能买到他们的海船。而从登州前往天竺的航线,据说也是比较成熟的,我们要是通知国内的商人去尝试一下这条商道,有没有意义呢?”

钱的好处,久保田已经充分的见识了。

倭国要发展起来,肯定也需要更多的钱财。

而倭国除了出售一些土特产给到大唐商家之外,其他拿得出手的东西就很少了。

但是如果面向的客户是吐蕃国这样生产工艺落后的国家,倭国商人可以售卖的东西,一下就又变多了。

“你的方法值得试一试,不过我们倭国的商人对天竺的情况恨不熟悉,能不能顺利的开通这条商道,也很难说。特别是吐蕃国人跟天竺人应该也是矛盾从重重,我们能不能借道天竺进入吐蕃国,也很难说。”

伊藤浩之思索了一会,整体上还是认可久保田七郎的方案。

但是他却是知道其中的困难肯定是非常大的。

特别是第一次出行的商人,那干的事情就跟探险差不多了。

但是一旦做成功了,收益却是非常巨大的。

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哪怕是从长安城运输货物到吐蕃国售卖,运输成本也是非常高昂的。

这么一来,从倭国走海运到达天竺,再进入吐蕃国的话,运输成本不见得会更高。

这就给了倭国商家很大的盈利空间。

最关键是这相当于给倭国商人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这个事情一旦搞成了,意义非同寻常。

“只要您觉得有可能,那就值得去做!属下等会去写一封信回去,让家族先组建一个小的船队,试着走一走这条商人道。”